中药三棱暴涨暴跌背后,有人囤货赚翻,有人血本无归?

一归堂 2025-05-03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最近中药材圈子里三棱的价格疯涨,朋友圈里全是药商半夜蹲市场抢货的视频,这个原本藏在《神农本草经》里的"破血猛将",怎么突然成了资本围猎的香饽饽?今天咱们扒开市场迷雾,聊聊三棱疯狂背后的真相。

【从十几块到上百元】

老药商王师傅摸出手机里的照片:"去年这时候统货才18块一公斤,现在市场价飙到95块!"他指着安徽亳州药市的电子屏,红彤彤的数字看得人心慌,这波行情来得猝不及防,像极了2013年党参的疯狂,但三棱的剧本更刺激——毕竟这味专攻"血瘀气滞"的狠药,平时连普通中药店都少见。

【地里长的赶不上囤货的】

三棱这玩意娇气得很,非得江苏、河南、湖北的湿地才长得欢,五十岁往上的老药农最清楚,这黑疙瘩似的块茎要闷在泥里三年才能刨,可现在年轻人谁愿意干这起早贪黑的营生?湖北汉南的种植基地从去年开始就肉眼可见地萎缩,老张头儿子宁可去送外卖也不接班种药。

【资本游戏与生死时速】

真正把价格推上云霄的是游资,去年冬天某私募经理带着团队挨村收三棱,把农户家墙角的陈货扫得精光,他们算准了两点:一是新冠后遗症患者激增,活血化瘀的中药需求井喷;二是国家严打硫磺熏蒸后,达标药材至少减产三成,更绝的是玩"期货式囤货",据说有人吃下整个亳州市场流通量的60%。

【药店老板的算盘珠】

城东济仁堂的李老板直拍柜台:"上个月刚进的三棱切片,转头就得贴成本价卖!"原来药厂采购部集体失踪,全都等着价格崩盘,现在中药房配个"血府逐瘀汤",光三棱成本就占大半,老中医们开始研究替代药方,倒是那些搞养生茶包的微商偷着乐,他们早把三棱磨粉掺进"祛湿排毒"产品里。

【刀尖上的暴利生意】

在安国药材市场混迹二十年的陈姐透露:"现在真正的好货都在冷库里睡着!"她指着手机里的监控画面,成箱的三棱用密封袋装着,恒温控制在15℃,这些囤货的大佬比天气预报员还关心湖北的汛期,"只要来场倒春寒,价格还能再窜20%",但风险也如影随形,某炒家去年囤的200吨货,因为农残超标瞬间变成废品。

【暗流涌动的新战场】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资本新玩法,有公司在云南搞"三棱种植保险+期货",把药农变成对冲工具;还有神秘买家直接承包整条灌溉渠,用物联网监控生长,更离谱的是,某些电商平台突然出现大量"野生三棱",细看地址全来自江苏某个物流园。

【狂欢终有尽时】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实验室里,研究员小林正在测试三棱皂苷的人工合成技术。"虽然离量产还早,但技术路线跑通了。"他的导师叹了口气:"每次中药材暴涨,都是给替代品研发砸钱的时候。"或许当资本发现更好的套利标的时,这场围绕黑色块茎的疯狂才会落幕。

如今走在亳州康美中药城的过道里,依然能看到三轮车夫哼着小调运送三棱,仿佛这个市场从未疯狂过,只是不知道当第一波囤货者套现离场时,那些跟风买入的中小药商,会不会成为击鼓传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