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没受凉却频繁感冒""感冒半个月都好不彻底""稍微吹风就打喷嚏流鼻涕"......这些情况十有八九都和体虚有关!作为研究中医养生多年的从业者,今天就带大家系统认识体虚感冒,分享经典药方和调理妙招。
为什么普通感冒药对你没用? 很多上班族都有这样的体验:加班熬夜后突然怕冷发抖,吃西药感冒药只管半天,第二天又反复低烧,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气虚感冒,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元气不足时,就像城门守卫兵力不足,外邪(风寒暑湿燥火)特别容易突破防线。
举个常见例子:坐办公室的白领长期吹空调,普遍阳气不足;产后妈妈气血两亏;中老年人肾精渐衰,这些都为体虚感冒埋下隐患,最明显的特点是感冒反复发作,伴随疲乏无力、出虚汗、说话声音轻等症状。
千年古方如何对症下药? 针对这类特殊感冒,中医讲究辨证施治,这里重点说三个经典方剂:
-
玉屏风散(基础防护方) 配方:黄芪30g、白术15g、防风10g 适用:怕风易汗型体质 典型表现:稍微活动就大汗淋漓,风吹立刻打喷嚏,面色发白,这个方子就像给身体筑起一道屏风,黄芪补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防风驱散残留邪气,建议连续服用1个月,免疫力会有明显改善。
-
参苏饮(气阴两虚型) 配方:党参15g、苏叶10g、葛根15g、前胡10g、半夏10g 适用:感冒迁延不愈伴口干舌燥 这类人既有气虚又有阴虚,白天怕冷晚上烦躁,方中党参补气,苏叶发散风寒,葛根升阳生津,特别适合换季时反复感冒的情况,注意苏叶不宜久煎,水开后煮10分钟即可。
-
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重症) 配方:炙麻黄6g、细辛3g、炮附子9g 适用:常年手脚冰凉,感冒时浑身酸痛 这是温阳散寒的经典方,特别适合冬至前后发作的"冰山型"感冒,但此方需严格遵医嘱,附子有毒需先煎1小时,建议到正规中医院抓药。
比吃药更重要的日常调理 老祖宗说"三分治七分养",对抗体虚感冒更要注重生活细节:
-
食补胜药补 · 每天早晨嚼10颗枸杞+3颗红枣(糖尿病慎用) · 用山药炖排骨,每周喝2次 · 避开寒凉食物:尤其反季节西瓜、冰镇饮料 推荐个简单茶方:黄芪15g+枸杞10g+生姜3片,煮沸后代茶饮,坚持喝两周能明显感觉怕冷症状减轻。
-
穴位按摩法 每天睡前按揉这三个穴位: ① 足三里(膝盖下四指):健脾胃补气血 ② 关元穴(肚脐下四指):培补元气 ③ 风池穴(后颈凹陷处):祛风散寒 每个穴位按揉3分钟,力度以酸胀为度,坚持一个月效果显著。
-
作息调整要点 · 晚11点前必须入睡(此时胆经当令,养阳气关键期) · 午间闭目养神20分钟(胜过夜间多睡1小时) · 避免剧烈运动出汗(大汗伤阳)
预防复发才是硬道理 很多人感冒刚好又开始熬夜,这相当于给病毒开后门,建议康复后做两件事:
- 用艾叶10g+花椒5g煮水泡脚,每周3次,连泡半月
- 早晚搓热掌心劳宫穴,绕脐顺时针按摩腹部100圈
特别提醒:所有中药方需经医师辨证,孕妇、慢性病患者切勿自行用药,体虚调理贵在坚持,一般需要2-3个月才能根本改善,现在正值秋冬交替,正是培补元气的好时机,赶紧把这篇收藏起来,转发给需要的亲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