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倒春寒来得猛,不少朋友膝盖手腕又开始隐隐作痛,咱们老百姓常说"寒从脚下生,湿从骨缝钻",这种时候真得靠老祖宗传下来的驱风除湿散寒中药来救场,今天我就带大家认识几位药柜里的"暖宝宝",学会这几招,保准你今年春天过得舒坦!
厨房里藏着的千年祛湿王 说到驱寒除湿,艾草绝对是C位选手,记得去年邻居张婶膝盖疼得不敢下蹲,我用艾叶煮水给她热敷了三天,现在她天天跟着跳广场舞,这艾草最妙的是全身都是宝:叶子熬水泡脚能暖经络,艾绒做成艾灸条对着穴位熏,连陈年老寒腿都扛不住,不过要提醒大家,艾叶性温可别贪多,每周用个两三次刚好。
藏在调料罐里的驱风大将 前两天去菜市场,发现卖香料的摊主正在剥肉桂皮,这看着不起眼的树皮可是风寒湿的大克星!记得我妈以前总在炖肉时放片桂皮,说是能驱子宫寒,其实桂枝(肉桂的嫩枝)才是正儿八经的药材,配上生姜红枣煮水,专治吹空调着凉后的肩颈僵硬,但阴虚火旺的朋友可得悠着点,这玩意儿补阳效果杠杠的。
山沟沟里的天然止痛药 前阵子陪驴友爬黄山,他包里总揣着羌活,这长着"狗头"形状的药材,对付风湿痛是真有两把刷子,老辈人常说"羌活过桥不伤身",意思是用量把控好就不怕燥,我们平时拿它泡酒最实在,50度白酒加羌活、独活各20克,泡两周后每天喝一小盅,关节酸胀立马缓解,不过孕妇和高血压患者千万别碰酒方子。
房前屋后的祛湿小能手 上周回老家,看见村口王大爷在挖防风,这名字起得实在,春天地里冒芽的野菜堆里,它就像个忠诚的卫士守着庄稼,新鲜防风切片晒干后煮汤,对付反复感冒特别管用,我试过用防风30克+粳米熬粥,连吃三天,困扰多年的晨起鼻塞居然好了大半,但要注意这货有点窜,煮汤时记得搭点甘草调和。
悬崖边的"风湿克星" 要说祛风湿界的重口味担当,非川乌莫属,这黑黢黢的家伙含乌头碱,必须炮制后才能用,我们老家有个土方子:制川乌10克配当归20克炖鸡,专治老寒腿,不过这药毒性大得很,非得有经验的老中医开方才保险,现在药店都有配好的中成药,买的时候认准国药准字就行。
日常养护小窍门:
- 每晚艾叶+生姜泡脚:艾叶30克、生姜5片,4度水温泡15分钟,泡完马上擦干穿袜
- 自制祛湿茶:炒薏米30克+茯苓10克+陈皮5克,开水焖泡当茶饮
- 晴天晒背法:上午9-11点让后背晒太阳20分钟,比艾灸还补阳气
- 花椒热敷包:粗盐500克+花椒100克微波炉加热,装布袋敷疼痛部位
特别提醒:这些药材虽好,但阴虚体质(手脚心热、舌红少苔)要慎用温燥类药物,建议先找中医师辨明体质,再决定怎么搭配使用,就像炒菜讲究火候,用药也得讲究分寸,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