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感觉身上像裹了层水膜,早上起床眼皮肿得像青蛙,裤子膝盖处总是潮乎乎的,老中医摸脉后笑着说:"你们南方人啊,体内都养着条湿气河。"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浑身乏力、舌苔厚腻都是湿气在作怪,其实厨房里就藏着天然除湿剂,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五位"湿气搬运工"。
【茯苓】这个看起来像树根的玩意儿,可是祛湿界的隐形冠军,广东人煲汤必放它,既能利水渗湿又不伤正气,记得上次在办公室犯困,抓了一把茯苓粉泡酸奶,没想到下午居然没打瞌睡,最妙的是它能和谁都搭伙,配荷叶清暑湿,搭山药健脾胃,简直就是中药里的社交达人。
【炒薏米】千万别直接煮生薏米!药房大姐教我个小窍门:买回家先炒到微黄,上周连着下雨,每天抓一把当零食嚼,突然发现小腿不再浮肿,不过体寒的朋友要注意,这白色小家伙性偏凉,最好配上红枣姜片一起煮,我同事拿它煮粥两周,竟然把反复发作的湿疹给喝好了。
【赤小豆】别被红豆迷惑了眼睛,细长的那个才是行家,超市阿姨教我区分:红豆圆滚滚的,赤小豆身材苗条,上个月暴雨天淋雨后,赶紧煮了锅赤小豆鲫鱼汤,看着奶白色的鱼汤慢慢变得清澈,喝下去从喉咙暖到脚底,特别推荐给水肿体质的人,坚持喝三天,手指按压皮肤的凹陷恢复快多了。
【白术】这个带着药香的干货,可是健脾祛湿的老字号,邻居王奶奶每年立春就开始用它泡酒,琥珀色的液体装着整个春天的阳气,我自己试过用它煮水泡足贴,没想到多年未愈的脚气居然好转,但要提醒胃火旺的朋友,这味药虽好,吃多了容易上火,最好搭配点麦冬。
【陈皮】潮汕人喝茶必放的宝贝,其实是晒干的橘子皮,上次感冒咳嗽,老中医让我用三年以上的陈皮煮水,没想到痰湿消得干干净净,最绝的是它能化解海鲜毒,吃小龙虾前泡杯陈皮水,第二天再也不会嘴巴发苦,不过新鲜橘子皮可不行,得经过九蒸九晒才算数。
这些中药界"抽水机"各有脾气,得像交朋友那样了解它们,比如茯苓要打碎才出效果,薏米必须炒过才能天天吃,赤小豆要提前浸泡......我最近发现个偷懒办法:把这些材料装进纱布袋,每天扔保温杯里续热水,三个月下来居然瘦了五斤,真正顽固的湿气还得配合忌口,冰可乐、奶油蛋糕这些甜蜜陷阱,可比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