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间小路旁,总能看到些不起眼的野草疯长,可别小看这些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草本植物,它们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天然药箱,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种田间地头的中药高手,关键时刻能救急!
艾草:端午门前挂,平时用来治百病 要说最熟悉的一年生草本中药,当属艾草莫属,这种带着特殊香气的灰绿色植株,每年端午总要被挂在门楣驱邪,其实它全身都是宝:嫩叶能做青团,老株晒干后就是温经散寒的药材。
村里老人常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记得去年邻居王婶痛经厉害,就是用艾叶煮鸡蛋吃好的,具体做法是取15克干艾叶,加水煮开后转小火焖10分钟,打入荷包蛋再煮5分钟,月经前连吃三天,暖宫效果特别明显,不过孕妇要忌口,这活血通经的本事容易引发不适。
马齿苋:路边野菜也是止痢高手 这种趴在地上生长的暗红色杂草,可是治疗肠炎腹泻的特效药,上次我家小子吃坏肚子上吐下泻,外婆直接去菜园揪了把马齿苋,洗净焯水后切段,加蒜末清炒,酸溜溜的汤汁拌饭特别开胃,没想到吃完两顿就止泻了,比吃药还管用。
中医认为马齿苋性寒滑利,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止血,但体质虚寒的人要少吃,特别是经期女性,采摘时要注意识别,叶片呈倒卵形且肥厚多汁的才是正品,那些茎上有刺的是其他品种。
紫苏:厨房里的感冒药 记得小时候感冒鼻塞,奶奶总会摘几片紫苏叶煮水,滚烫的水冲泡后闷五分钟,喝下去瞬间通体舒畅,这种带着紫色脉络的圆心叶子,其实是解表散寒的良药,配上生姜红糖,对付风寒感冒效果特别好。
除了治感冒,紫苏还是吃鱼蟹的好搭档,上个月朋友送来活虾,我用紫苏叶铺底蒸熟,腥味全无还带着清香,市场卖的紫苏籽还能榨油,富含亚麻酸对心血管特别好,不过要注意,气虚体弱的人不宜过量食用。
薄荷:提神醒脑的万能选手 院角那盆绿油油的薄荷,可是居家必备的急救植物,被蚊虫叮咬后掐片叶子揉出汁,擦在红肿处立刻止痒,夏天泡茶加几片,清凉败火还能缓解咽喉痛,我最常用它来敷眼睛,对着电脑久了眼皮发胀,用薄荷水浸湿的棉片敷十分钟,比眼药水还管用。
但薄荷性味辛凉,脾胃虚寒的人要慎用,有个朋友常年手脚冰凉还天天喝薄荷茶,结果闹得胃疼住院,所以再好用的中药也要对症,这点千万记住。
车前草:利尿通淋的免费药材 这种贴着地面窜芽的野草,在中医眼里可是宝贝,春天采嫩芽焯水凉拌,夏天收集种子煎水喝,专治小便不利,去年我爸前列腺不舒服,老中医就开了个单方:30克车前子捣碎,加水煮沸后代茶饮,喝了一周确实见效,晚上起夜次数少了。
不过车前草性寒,要配伍其他药材使用更安全,现在有些地方会人工种植,但野生的效果最好,注意识别特征:叶子呈椭圆形从根部长出,穗状花序直立生长,就像古代马车前面的两个把手,这正是"车前"名字的由来。
这些随处可见的草本中药,凝结着古人智慧的结晶,但采集时一定要注意:城市绿化带可能喷过农药,高速公路边的受尾气污染,最好去郊外无污染的地方寻找,不认识的千万别乱吃,有些有毒植物和中药外形相似,保存时阴干即可,阳光暴晒会挥发有效成分。
下次路过荒地别急着踩踏,蹲下身仔细观察,说不定就能发现治病救人的宝贝,不过最保险的方法还是咨询专业医师,毕竟中药讲究辨证施治,用对了是良药,用错了可能变毒药,这些祖辈传下的草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