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中药千万别乱放!10种易霉变药材清单及防霉指南

一归堂 2025-05-04 科普健康 1645 0
A⁺AA⁻

最近整理药箱时发现两包天冬长了细毛,表面还有滑腻腻的黏液,吓得赶紧扔掉,老药师说这叫"走油",是药材霉变的前兆,其实很多中药材就像会呼吸的海绵,稍不注意就会变成霉菌培养皿,今天咱们就来盘盘那些特别爱发霉的中药,学会这几招保管技巧,能省下不少买药钱。

高糖分药材:霉菌的"甜品站" 像熟地黄、枸杞、龙眼肉这类含糖量高的药材,简直就是霉菌的五星级餐厅,去年泡药酒剩的半瓶枸杞没密封,三个月后打开直接窜出酸臭味,整瓶阿胶都跟着遭殃,这类药材最好用玻璃罐装,扔几粒花椒当天然防腐剂,记得放在阴凉通风处。

淀粉大户:厨房里的定时炸弹 天麻、山药、白芷这些淀粉含量超40%的根茎类药材最会伪装,邻居家晒的山药片看着挺正常,拿手一捏全成粉末状,仔细瞅缝里全是绿毛,这类药材得趁晴天摊开晾透,装进透气纱布袋,搁米缸里吸收潮气反而坏得更快。

动物类药材:蛋白质养出的"菌宝宝" 记得有次在药材市场看到发黑的土鳖虫,老板说是陈年旧货,其实鹿茸、蛤蚧、蜈蚣这些带角质层的特别金贵,稍微受潮就长绒毛,现在我都把它们分装进带石灰的木盒,底下垫层炒过的糯米,比直接放冰箱更管用。

花叶类娇客:颜值即正义的代价 杭菊花、金银花这种蓬松的花材最会藏水汽,去年收的野菊花没晒透,装塑料袋闷了半个月,打开时花瓣粘成硬疙瘩,掰开里面都结蜘蛛网了,这类药材得用报纸裹着吸潮,挂在通风处阴干,千万别捂着。

油脂选手:氧化霉变双重暴击 当归、牛膝这些含挥发油的药材最狡猾,表面看着好好的,切开断面早就渗油变质,有次药房打折买的陈皮,闻着发酸,泡水后飘着彩虹色油花,原来是走油加霉变,这类药材要装深色玻璃瓶,丢几块橘子皮吸异味。

树胶树脂:黏糊糊的危机 阿胶、乳香、没药这些黏稠的药材,霉变起来像融化的芝士,见过整块阿胶长白毛的吗?表面油亮亮的其实是菌丝,现在学聪明了,用蜡纸包好裹保鲜膜,再套层自封袋冻冰箱下层。

果实种子:硬壳里的温柔陷阱 酸枣仁、薏苡仁看着硬邦邦,其实壳缝里全是霉菌温床,去年买的决明子茶包,泡出来水面漂着小黑点,显微镜下看全是活蹦乱跳的霉菌孢子,这类药材得定期摊开暴晒,太阳是最好的消毒灯。

矿物加工品:你以为的安全区? 别以为龙骨、牡蛎这些煅制品就万无一失,梅雨季见过受潮的芒硝结成硬块,表面泛着诡异的荧光绿,这类药材要保持干燥,发现结块赶紧碾碎,否则霉菌会在裂缝里安家。

贵重药材:心疼到无法呼吸 人参、冬虫夏草这些奢侈品最考验存贮技术,有次见人把虫草塞冰箱冷冻层,结果拿出来直冒腥气,现在改用铁观音茶叶罐装,夹层放干燥剂,每月开罐检查一次,毕竟都是真金白银买的。

炮制饮片:加工过的隐患 炙甘草、制何首乌这些经过蜜炙的药材,甜腻程度堪比糖果,有次药房伙计忘记关展示柜,第二天满柜子饮片都披着白毛毯,这类药材最好现买现吃,实在要存就铺层棉花糖防潮(开玩笑,实际用硅胶干燥剂)。

防霉终极秘籍:

  1. 肉眼可见霉斑直接扔,别信什么洗洗还能用
  2. 梅雨季节每天开除湿机,药材远离水源
  3. 贵重药材分装小份,贴标签记日期
  4. 发现异常气味立即隔离,别污染其他药材
  5. 陈年旧货别心疼,该淘汰就淘汰

记住药材不是越陈越好,多数中药保质期就2-3年,下次抓药别贪多,存药别偷懒,毕竟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可不敢拿健康赌运气,家里常备些花椒、石灰粉、硅胶包,比啥名贵木材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