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秀山中药闯出大市场!深山里的药材如何变身金疙瘩?

一归堂 2025-05-04 科普健康 1612 0
A⁺AA⁻

"以前守着金山讨饭吃,现在靠着草药能致富!"在重庆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句顺口溜道出了2016年当地中药材产业的蜕变,那年春天,当第一辆载满金银花的货车驶出武陵山区时,谁也没想到这些长在石缝里的"野草",竟能让整个县城焕发新生。

从"土方子"到"金招牌" 2016年的秀山街头,突然多了许多背着竹篓的药农,在清溪场镇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凌晨四点就亮起的灯火,映照着摊位上堆积如山的黄精、白术,58岁的苗族阿婆杨秀英至今记得,她家后山那片祖祖辈辈踩出羊肠小道的荒坡,突然成了"宝地"。"县里派了技术员教我们套种,说金银花和脆李能共生,这以前哪敢想?"

当时县里搞的"千名干部进药山"行动,让不少像杨阿婆这样的老药农开了窍,农技站的小王蹲在地里算账:传统玉米亩产800斤,按市价收入不过千元;改种黄精,虽然前两年没收益,但第三年亩产干品能达到400公斤,按订单价每公斤30元算,一亩地就是1.2万元,这笔账让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开始回流。

"林下经济"玩出新花样 在秀山的深山里,板栗树下套种重楼,银杏林里培育天麻,这种"树上结果子,林下长金子"的模式在2016年全面铺开,最让人叫绝的是溶溪镇的"石头缝经济"——在裸露的页岩上种植岩黄连,这种耐旱药材不仅绿化了荒山,还让石漠化治理和农民增收完美结合。

当年秋天,洪安镇的"百药园"成了网红打卡地,游客们惊讶地发现,这里种的不止常见药材,还有石斛、七叶一枝花这些珍稀品种,园区负责人老张笑着说:"咱们现在不光卖药材,还卖风景!"他指着远处云雾缭绕的药田,那里正在举办首届"草药花海"摄影大赛。

电商东风吹进山沟沟 2016年双十一,秀山中药在淘宝的销售额突破千万,这让许多药农第一次见识到互联网的力量,在龙池镇的电商服务站,90后返乡青年小陈对着手机直播:"家人们看这个刚挖的天冬,还是带泥的呢!"他背后的竹架上,晾晒着正在泛糖心的黄精。

县里打造的"武陵山珍"区域品牌也在这年发力,统一设计的牛皮纸包装盒上,印着苗族蜡染图案和"秀山八味"地理标志,最火的时候,发往江浙沪的快递车每天要装3000件包裹,物流老板老周调侃:"现在发药材比发水果还讲究,得用恒温车防变质。"

老手艺遇上新科技 在2016年的秀山中药产业园,传统炮制技艺和现代科技撞出了火花,76岁的老药工刘师傅演示着"九蒸九晒"黄精的古法,旁边全自动的炒药机正精准控制着温度,最让年轻人震撼的是指纹图谱检测仪,滴上几滴药液,机器就能分析出有效成分含量。

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秀山中药有了"硬底气",当年拿到的GMP认证证书,意味着这些山沟里产出的饮片,终于能堂堂正正走进国药集团这样的大企业,在酉阳交界处的检查站,经常能看到挂着"云贵川渝"牌照的大货车,满载着秀山包装的药材奔向全国。

藏在深山的"致富经" 如今回看2016,那是秀山中药产业的关键转折点,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带动2.3万户农户增收,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8000多户,在峨溶镇,一片曾经撂荒的坡地变成了"定制药园",城里人通过认养模式,手机上就能看着自己"种"的药材长大。

更让人欣喜的是,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开始带着新观念回来,95后小吴在杭州做过电商运营,回乡后搞起了"药膳体验馆",把黄精炖鸡、石斛汁做成了网红产品,他说:"以前觉得山里闭塞,现在才发现,咱们守着的可是座'绿色银行'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