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蹲在病房走廊里抽烟时,手机屏幕亮着某健康博主的视频:"祖传秘方治肠癌,三副药包根治..."他盯着自己诊断报告上"直肠腺癌III期"的字样,烟灰簌簌落在磨破的裤腿上,这已经是他第7次偷偷把医院开的靶向药藏进抽屉,转而去试各种"神药"了。
三个月前确诊时,主治医师王主任就反复交代:"中药灌肠可以作为辅助治疗,但必须配合规范治疗。"可病友群里总有人转发"某村妇喝草药汤治好晚期肠癌"的帖子,这让老张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每天忍着腹胀也要灌两次中药,直到上周腹痛到急诊,才发现肠道已经部分梗阻。
被误解的"灌肠疗法":不是洗肠也不是仙丹 在肿瘤科病房待久了,经常看见患者提着神秘药袋进出治疗室,中药灌肠确实能缓解癌性疼痛、改善局部水肿,但绝不是某些人想象的"排毒神器",就像老张那样,以为灌得越勤越好,结果导致肠道黏膜损伤。
其实正规中医灌肠有严格规范:药液温度要控制在38-40℃,导管插入深度不超过15厘米,保留时间约2小时,更重要的是,这需要专业中医师根据体质辨证开方,绝不是网上买的"通用抗癌方"就能解决。
那些年我们忍错的事:三大致命误区
-
忍痛放弃标准治疗 "医生让我化疗我就躲,灌肠总比毒药强"——这是很多患者的心声,但事实上,早期大肠癌手术治愈率能达到90%,中期配合放化疗也能明显延长生存期,单纯依赖灌肠就像用创可贴处理骨折,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
忍痛过度治疗 68岁的李阿姨听说鸦胆子油能抗癌,忍着剧烈腹泻连续灌肠两周,最后电解质紊乱进了ICU,任何治疗都讲究适度,中药灌肠一般每周2-3次,出现持续腹痛、便血加重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
-
忍痛相信偏方 某"神医"开的灌肠方里掺了芒硝,导致患者严重脱水;还有人轻信"活蝌蚪灌肠"引发感染...这些荒诞案例都在提醒:正规医院开的中药都会经过炮制减毒,自行配药风险极高。
科学灌肠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省中医院肛肠科,护士小林正在给患者示范正确体位:"左侧卧位,臀部垫高10厘米,药液流速要像挂点滴一样缓慢。"她们用的都是协定处方,比如含黄连、地榆的清热方,或是黄芪、党参的扶正方,会根据患者化疗反应调整配伍。
中西医结合门诊的数据显示:规范进行中药灌肠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降低35%,放疗引起的直肠炎症状减轻50%,但这需要配合精确的西医治疗计划,就像齿轮需要严丝合缝才能转动。
最需要"忍住"的事:焦虑与自我放弃 老张后来终于明白,那些半夜刷到的"灌肠奇迹"视频,十有八九是营销号的套路,真正让他病情好转的,是接受造口手术后规律灌肠护理,而不是之前乱试偏方时的提心吊胆,现在的他常劝新病友:"别学我当时忍着腰痛也要灌药,该听医生的话时就别再瞎忍。"
窗外的梧桐叶又绿了几次,老张的手机里依然存着那个没看完的"神医"视频,但他学会了在焦虑发作时深呼吸三次,毕竟对抗癌症这场持久战,最需要"忍住"的或许不是身体的不适,而是那颗总想走捷径的心。
(本文基于临床观察撰写,具体治疗方案请遵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