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都在问,中药用凉水泡泡放十几个小时到底行不行?今儿咱就掰扯掰扯这事儿,前阵子我闺蜜煮四物汤时临时出差,回来发现药材在桶里泡发了,吓得赶紧问我会不会中毒,其实这种情况很多家庭都遇到过,关键得看怎么处理。
先说说为啥老中医总叮嘱"泡药不过夜",您想啊,中药材就像海绵,凉水泡久了就像把海绵泡烂了,像当归、黄芪这类根茎类药材,泡超过8小时就开始返潮变质,特别是夏天,药汤表面都能看见白沫子,这可不是啥神秘现象,就是药材里的淀粉、糖分在温水里发酵了。
不过真泡过头也别急着扔,给您支三招:第一闻味道,如果只是淡淡的酸味没霉斑,赶紧烧开滚两分钟杀菌;第二看质地,捏着发黏的药材建议别要了,比如泡软的熟地黄容易滋生细菌;第三尝药汤,如果喝着发苦说明有效成分还在,要是寡淡无味那可能泡废了。
上个月我妈就翻车过,她泡阿胶糕的黄酒药材整整两天!后来发现枸杞子都泡胀成透明状了,我让她把药汁单独倒出来煮开,重新换新黄酒再泡新药材,结果旧药汁熬出来的膏体特别黏牙,新配的反而清爽,这说明泡久的药材虽然药效打折,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用。
这里必须敲黑板说个重点:不同药材耐泡程度差挺多的,像金银花、菊花这类花类药材,泡两小时就得捞起来,不然花瓣全烂在水里;但像龙骨、牡蛎这种矿物类,泡久点反而好刷洗,最坑的是虫草、西洋参这类贵价药材,泡久真的会泡掉有效成分。
说到正确泡法,记住这个顺口溜:"常温水,定时泡,花叶类半小时就好,根茎类一小时不超,矿物类泡到水混浊",实在记不住就定闹钟,现在手机都有定时提醒功能,要是真忙忘了,发现药材表面有滑腻腻的膜,赶紧用清水冲三遍再煮。
最后教您个补救小妙招:如果已经泡出酸味,加几片生姜同煮能中和;要是药汤颜色发暗,扔几颗红枣进去提亮,实在不确定的药材,用来煮泡脚水倒是挺合适,权当废物利用了,总之别因为泡久就把整锅药倒掉,毕竟现在中药材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