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逛菜市场时,看到一堆紫黑色的小果子堆成小山,摊主吆喝着"新鲜桑葚十块钱三斤",突然想起老妈总念叨的"桑椹子",这不起眼的小野果居然还是中药?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个既能当零食又能入药的宝藏果实。
从路边野果到宫廷贡品
说起桑椹子,老辈人最熟悉,在我老家,桑树都是随便种在田埂上的,五月熟时满树挂果,小孩们爬到树上摘了直接往嘴里塞,可别小看这染得手指发紫的野果子,《本草纲目》里可是正儿八经记载过的:"(桑椹)捣汁饮,解酒中毒;酿酒服,利水气消肿",古代文人墨客也爱它,宋代苏东坡就写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要是放在我们老家,估计得改成"日嚼桑椹一大把"了。
不过中药店里的桑椹子和水果摊的鲜桑葚可不是一回事,中药材讲究炮制,鲜果晒干后就是正经的"桑椹子",就像葡萄变成葡萄干,锁住了精华,现在药店里卖的多是这种干品,黑红油亮,带着天然的果香味。
藏在黑色外衣下的养生密码
这小小的桑椹子看着不起眼,营养含量却惊人,每100克含铁4.2毫克,比红枣高3倍;花青素含量堪比蓝莓,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中医认为它味甘酸入肝肾经,特别适合现代人常见的亚健康状态。
我认识位老中医,他给脱发患者的食疗方里总少不了桑椹子,有个程序员小哥连喝三个月桑椹枸杞茶,原本稀疏的头顶真冒出不少小黑茬,当然这不是灵丹妙药,而是桑椹子补肝肾的作用慢慢调理的结果,就像浇花要润物细无声,哪能指望三天见效?
厨房里的中药宝库
别看桑椹子长得普通,吃法可多了去了,最简单的就是泡水喝,抓两勺干桑椹加开水焖泡,酸酸甜甜特别开胃,我同事阿姨每天用保温杯泡桑椹玫瑰茶,喝了半个月说便秘毛病好多了,不过要注意,桑椹子含有挥发油,最好用陶瓷杯或玻璃杯,别用金属杯泡。
煮粥更是一绝,小米粥快出锅时撒一把桑椹子,既染色又增香,去年我妈做了罐桑椹膏,把鲜桑葚熬成浓稠的酱,每天早上抹面包,比果酱健康多了,偷偷告诉你们,超市卖的那种"桑葚酵素"其实就是这个做法,自己做干净又省钱。
这些人吃错反伤身
好东西也得吃对路,有次邻居阿姨听说桑椹补肾,天天给肾虚的老爸泡酒喝,结果喝出腹泻,原来她爸脾胃虚寒,桑椹子性寒正好犯了忌讳,所以舌苔白腻、容易拉肚子的朋友要少吃,可以搭配姜片或红茶中和寒性。
孕妇也要慎吃,虽然桑椹富含叶酸,但毕竟有活血作用,我表姐怀孕时馋得直流口水,最后还是忍住没碰,哺乳期妈妈可以适当吃些,但别过量,免得宝宝拉肚子。
辨别真假的小窍门
市场上干货掺假多,教大家几招鉴别:正宗桑椹子应该是紫黑色带霜,如果颜色过于鲜艳可能是硫磺熏过;闻着有淡淡果香,要是酸味刺鼻肯定有问题;捏起来有点粘手但不湿漉漉,太干的可能是陈货。
前阵子曝光某直播间卖的"野生桑椹子",其实是染色葡萄干,大家买的时候记得看质检报告,正规药店买的带QS认证的更靠谱,我习惯在立夏前后囤货,这时候的桑椹子药效最好。
那些年错过的桑树
现在城里孩子可能没见过桑树,我们小时候可是爬树高手,不过要提醒下,城市绿化带的桑树可能喷过农药,千万别乱摘,农村自家种的才安全,摘的时候选成熟变黑的,发红的还没熟透。
最后说个冷知识:桑树全身都是宝,桑叶能治感冒,桑枝祛风湿,桑白皮止咳,就连桑根都能入药,下次看到桑树,可别只觉得它是蚕宝宝的食堂啦!
呢,桑椹子这玩意儿就是个老实巴交的养生小配角,不像人参灵芝那么金贵,但只要坚持吃,润物细无声地就把身体调理好了,不过可别把它当仙丹,该睡觉时还得睡,该运动还得动,这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