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这人参咋卖?"上周我攥着钱包连逛了五家中药铺,发现这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藏着大学问,在南京路那家挂着百年老字号匾额的药铺里,穿着靛蓝布衫的老师傅捏着人参须笑而不语:"小姑娘,人参价钱可没准数,得看你怎么选。"
人参价格的"七十二变" 跑店那几天我发现,同样标着"人参"的玻璃罐,价格标签从每克8毛到30块不等,在城西老巷子的济民药房,柜台里灰黄色的园参标价8.5元/克,而隔条街的养生堂里,带着芦头的野山参要价28.8元,最夸张的是商场里的精品药材专柜,包装精美的六年生高丽参切片居然要46.8元/克。
老药师教我个诀窍:看参须,普通园参的须又细又密像扫帚,五年生的也就三五块钱一克,要是遇见主根粗大、须子蓬松带珍珠点的,八成是东北野山参,这种在同仁堂能飙到百元往上,不过别被唬住,我见过不良商家拿移山参充野山参,价格差着十倍呢。
藏在产地里的差价玄机 有次陪邻居王姨去买参,她非说东北参最好,我们特意去了家号称"长白山直供"的店铺,结果发现所谓东北参分好几种,普通园参确实便宜,8-15元/克都有,但要是碰上有机认证的林下参,价格直接翻三倍,更有意思的是进口参,韩国红参要25元左右,加拿大威斯勒的西洋参反而只要18元。
老行家透露,其实浙江磐安、吉林抚松的参农直供价最实在,上周认识的参农老张说,他们地里挖的鲜参统货才30块一斤,折合每克不到6毛,不过这都是没经过六层加工的"毛参",真正炮制过的饮片,加上人工、损耗、店面成本,不翻个三五倍根本赚不到钱。
药店不会说的砍价门道 在童涵春堂抓药时,我目睹位阿婆把价格砍下三成,原来这里头有讲究:下午四点后去,店员急着下班;赶上药店做会员日,满200减30;最绝的是买"边角料",那些断参、碎参虽然品相不好,但药效不打折扣,价格能低一半,有次我在雷允上捡漏,花12元/克买到别人挑剩下的五年参须,泡茶喝特别甘。
不过千万别贪便宜吃大亏,虹桥某药房的"特价人参"看着实惠,回家泡水才发现是硫磺熏过的,煮完汤泛着诡异的酸味,后来才知道,正经药材都要经过GMP认证,包装袋上必须有溯源码,现在手机扫扫就能看见人参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这种"透明参"虽然贵点,但吃着踏实。
藏在细节里的选购经 上周六在蔡同德药房,遇见位退休老中医现场教学,他拿起两株人参演示:表皮有自然皱纹的才是好货,机器压出来的光滑参要打折;闻着有淡淡苦香的正常,要是冲鼻子辣眼睛肯定动过手脚;掰断时断面呈菊花芯状的说明年份够,要是实心白茬的多半是急功近利催长的。
最意外的是学到"季节差价",参农老李说,每年春秋两季新参上市时价格最实诚,特别是霜降前后的采挖季,这时候去产地直购能省一半,不过城里药店都是囤货销售,价差反应总比产地晚半年,所以现在去药店买当季参,多半能买到去年的存货。
那些年错过的"参"机会 采访过几位老药工,听他们讲八十年代的人参故事,那时候野生人参论根卖,手掌大的能换辆凤凰自行车,现在虽说养殖技术发达,但真正五年以上足龄的林下参依然金贵,有次在拍卖会见识过一株形似人形的野山参,起拍价就够买辆宝马。
不过对于普通人家日常滋补,老师傅们推荐三年生的移山参最划算,这种半野生人参药效温和,价格通常在12-18元/克,炖鸡汤时放几片正合适,要是预算有限,药房角落的参须其实是个宝,用来泡茶煲汤,几块钱就能买一大包。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上个月在雷允上买的那包人参片还剩些底子,拆开闻着还是淡淡的参香,泡了杯热水看着琥珀色的茶汤慢慢晕开,忽然觉得与其纠结每克贵贱,不如学会分辨真假,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款,毕竟补品再贵,也得吃对方法才见效,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