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配中药到底怎么抓分量?新手避坑指南+剂量秘籍!

一归堂 2025-05-04 科普健康 1607 0
A⁺AA⁻

别急着下单!配中药前必须懂的"分量法则"

很多新手朋友看到中药方子就头大,"3克""5克""一钱"到底咋换算?其实古人说的"一钱"约等于现在的3克(别被电视剧里"三钱"忽悠了!),但关键不在数字,而在"因人而异"——同样的感冒药,壮汉喝3天,小朋友可能1天就够,记住这个口诀:"体壮量稍大,体弱减三分,小儿按岁掐,老人悠着来"

举个例子,去年我朋友咳嗽自己煮川贝雪梨汤,网上抄方子放10克川贝,结果苦得喝不下,其实川贝每天3-5克就够,她属于典型"剂量翻车"。


常见药材"安全剂量清单"(速收藏)

药材 常规剂量(克/次) 警戒线(勿超) 特殊提醒
黄芪 10-30 60 气虚补腿,火旺慎用
当归 6-15 30 便溏者减量
茯苓 10-20 50 健脾利湿必选
肉桂 3-6(后下) 10 泡水喝别超2克
决明子 9-15 30 腹泻体质绕道

注:括号内为特殊用法(如后下/先煎)


老中医私藏的"分量口诀",小白也能懂!

  1. "君臣佐使"定主次
    主药(君)占总量1/2,辅药(臣)占1/3,剩下的给佐使药,比如祛痘茶:金银花10克(君)+菊花6克(臣)+甘草3克(佐)。

  2. "四两拨千斤"原则
    贵重药材别拼命堆量!3克人参的效果≠30克胡萝卜,像虫草、石斛这类贵细料,每次1-3克足矣。

  3. "汤剂加倍,散剂减半"
    煮汤药比泡茶剂量要大(药材没煮透),打粉做丸则要减量(吸收更快)。


血泪教训!这些药材千万别乱加量

  • 附子:敢超15克?恭喜喜提"嘴麻心跳加速"体验卡
  • 细辛:3克安全,5克可能中毒(含马兜铃酸)
  • 龙胆草:肝火旺也别超6克,苦到怀疑人生
  • 番泻叶:2克就能让你蹲一天厕所,珍重!

实战案例:这样配比才有效!

场景1:熬夜党祛黄气
枸杞8克 + 菊花5克 + 红枣3颗(撕开) + 桂圆2颗
秘诀:枸杞别超10克,火力壮的会流鼻血

场景2:姨妈期止痛
益母草10克 + 玫瑰花6朵 + 红糖1块(后放)
注意:血崩体质去掉益母草!

场景3:湿气重泡脚
艾叶15克 + 生姜5片 + 花椒3克
重点:水位没过脚踝,水温40度最佳


终极避坑指南

  1. 别信"祖传秘方":网上抄来的方子至少找2个中医核对
  2. 毒性药材单独买:附子、半夏必须从正规药店购制过毒的
  3. 电子秤必备:1克误差可能毁整锅药,厨房秤不如药店准
  4. 试药三部曲:第1天少量→观察反应→再逐步加量

特别提醒:本文仅供养生参考!长期/治病用药务必找持证医师把脉开方,去年邻居自行配安胎药吃出腹痛住院,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文末福利:点击主页查看《常见中药彩图手册》,附赠剂量换算表+禁忌食材清单,手残党也能变身配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