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脸上长痘这事,估计能勾起不少人的辛酸史,二十出头的小表妹前阵子抱着脸颊来找我哭诉:"姐,我这脸到底咋了?喝凉水都长痘!"看着她红肿的下巴,我突然想起老中医爷爷常念叨的话:"年轻人脸上的痘啊,都是身体在打小报告。"
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痘痘真有两把刷子,记得去年陪闺蜜去中医院皮肤科,老大夫把脉时摇头晃脑:"肝火旺,脾胃虚,这痘啊就像警报器..."当时还觉得玄乎,直到看见她按古方调配的中药面膜敷了半个月,原本冒油的长痘区居然收敛了。
要说中药治痘的精髓,还得从根子上找原因,中医把痘痘分成好几种类型:有人是熬夜熬出来的"火痘",有人是吃辣吃出的"毒痘",还有人压力大生的"闷痘",我那程序员兄弟额头常年冒痘,中医说他这是典型的"肺胃积热",开了副含黄芩、枇杷叶的方子,喝了两周就说油光少了。
民间流传的祛痘偏方还真不少,我妈年轻时就用绿豆粉混蜂蜜敷脸,说是能退红消肿,现在才知道这里面有门道——绿豆本身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配上蜂蜜的润燥,确实比某些药膏温和,不过要提醒各位,敏感肌可得先在耳后试试,别像同事李姐当年敷得满脸过敏。
真正让我服气的还是辨证施治的讲究,同学小王满脸粉刺去看中医,大夫望闻问切后开的是当归苦参丸,说是她这种属于"血虚风燥"型,另一个室友吃同样的药却不管用,复诊才发现她是"痰瘀互结",换了含海藻、昆布的方子才见效,所以说中药祛痘真不是"万人一方"的买卖。
现在市面上的中成药祛痘产品琳琅满目,但真要见效还得组合拳,表叔家传的祛痘茶方就挺有意思:金银花3克、菊花5朵、甘草2片,开水焖泡当茶饮,他说这能清理体内热毒,特别适合经常吃烧烤火锅的年轻人,当然要是嫌苦,加块冰糖也不影响效果。
说到外用的中药面膜,可别小看那些黑乎乎的草药糊,我试过外婆给的七子白配方(白术、白芷、白芨等七种带"白"字的药材磨粉),刚开始觉得黏糊糊的,坚持一周却发现痘印淡了,关键是用完皮肤不紧绷,比某些撕拉面膜舒服多了。
不过要想中药发挥威力,生活作息才是隐形助攻手,中医师总爱唠叨三句话:别熬夜(肝胆排毒时间)、忌肥甘(油腻食物生湿热)、少动怒(肝气郁结催痘),公司前台小姐姐听劝后,不仅戒了宵夜,连带着把奶茶也换成了陈皮山楂茶,三个月下来下巴上的囊肿痘再没闹过。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很多00后开始追捧"国潮养生",表妹在小红书学着用茯苓粉做面膜,还跟着视频煮薏米赤小豆水祛湿,虽然手法不够专业,但这份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劲头,倒让中药祛痘有了新活力。
当然也不是所有痘痘都适合中药调理,表弟青春期长的重度囊肿型痤疮,中医建议配合西医治疗,重要的原则是:轻度痘痘可以慢慢调,严重炎症千万别硬扛,毕竟咱们的目标是治好痘,不是跟脸过不去。
说到底,中药治痘更像是场身心修行,从喝下第一口苦汤药开始,到忌口时的百般挣扎,再到看见肤质改善的惊喜,这个过程本身就在提醒我们:好皮肤不仅是涂出来的,更是养出来的,下次照镜子看见新冒的痘痘,不妨先想想最近是不是熬夜追剧、火锅吃多了?这或许就是身体在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