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中药材市场艾草飘香,千年药乡的致富密码

一归堂 2025-05-04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清晨五点的亳州,天刚蒙蒙亮,中药材市场的摊位前已经热闹起来,老张家的艾草摊位上,成捆的艾草还带着露水,叶片上的白绒毛在晨光里泛着银光。"这艾草可是咱亳州的金疙瘩!"老张边整理货堆边和熟客打招呼,他身后"李大姐艾草行"的招牌下,摞着几十捆打包好的艾草,每捆都用红绳系着褪色的价签。

药都巷子里的艾草江湖

在亳州中药材市场西北角的艾草专区,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草木清香,五十多家艾草店铺挨挨挤挤,摊主们熟练地掰开艾杆展示断面:"您瞧这青白色,正宗三年陈艾!"穿着蓝布衫的老药师王德顺坐在"济世堂"铺面里,手里拿着卷艾条细细端详:"艾草讲究'三生三熟',端午采收的伏艾最入药,咱们亳州人种了八百年,摸透它的脾气了。"

市场东头的物流区,几辆冷链车正往车厢里装艾绒包裹。"每天发往北上广的艾制品有二十多吨。"物流公司小刘指着车上印着"亳州艾草"字样的纸箱,"你看这泡沫箱里装着冰袋,新鲜艾叶要抢在24小时内制成艾绒。"说话间,几个戴着白帽的工人抱着刚烘干的艾叶快步走过,衣襟上还沾着细碎的艾屑。

田间地头长出致富经

驱车半小时来到十八里镇,千亩艾草田像绿色的波浪起伏,种植大户赵海涛蹲在地垄间,随手扯起一株艾草:"现在都科学种植了,株距30公分,每亩控制在2500株左右。"他鞋面上还沾着新泥,手机却不断响起淘宝店的订单提示音。"去年试水直播带货,两场卖了八千斤干艾。"说着他打开手机相册,画面里是他举着艾草在田埂上直播的场景。

在镇上的艾草加工厂,流水线上正在制作雷火灸用的艾柱。"这些是出口日本的订单,直径必须精确到2.8毫米。"技术员小陈调试着机器,传送带上金黄色的艾绒被压成均匀的圆柱体,隔壁车间飘出淡淡艾香,十几个妇女正缝制艾草养生枕,针脚细密地绣着"福禄寿喜"字样。

老手艺遇上新玩法

回到市区,古泉路上新开的"艾尚生活馆"里,年轻店主小林正在教顾客自制艾条。"把陈艾捣碎成绒,用桑皮纸卷紧..."她柜台上摆着艾草精油、艾草面膜等新产品。"现在年轻人喜欢这个。"她拿起一盒刻着生肖图案的迷你艾香,"婚庆公司批量订购做回礼,一个月能走两千盒。"

中药材市场二楼的电商区更是热闹非凡。"家人们看这款五年陈蕲艾条!"主播小马对着手机镜头演示艾灸手法,背景货架上堆满贴着快递单的商品,他背后的墙上挂着实时销售数据屏,上面滚动着"上海张下单20盒"、"广州李回购5次"的记录。

藏在艾香里的传承密码

傍晚时分,78岁的陈瞎子照例在康美中药城门口摆摊,他面前的竹匾里摆着自己采摘炮制的艾绒,虽然双目失明,但闻着气味就能分辨艾草年份。"这是祖师爷传下的手艺。"他摸索着用报纸包起顾客选购的艾叶,"过去走街串巷换米换油,现在游客专程来找'陈瞎子艾绒'。"

夜幕降临,华祖庵前的香炉升起袅袅青烟,道长们正在准备端午祈福用的艾草束,每根艾枝都用红丝带系着铜钱。"艾与爱同音,古人认为能辟邪纳福。"管理处的小道士指着殿前石碑上的"仙草"二字,"从华佗采药开始,这艾草就是药都的魂。"

如今的亳州,艾草早已不只是药材,在现代化厂房里,艾草提取物正装入保健品胶囊;在跨境电商平台,亳州艾制品卖到东南亚;连景区纪念品店里,都摆着萌态可掬的艾草玩偶,但若在端午时节走进农家小院,总能看到门前悬挂的艾草束在风中轻摇,那抹清苦的香气,依然延续着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