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透露的气喘中药治疗方,这5个经典配方值得收藏!

一归堂 2025-05-04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大夫,我这喘了十几年,西药一停就犯,真没辙了吗?"上周邻居张叔又抱着雾化器往医院跑时,我陪着他顺道去了趟中医馆,没想到老中医几副药下去,他竟能爬三楼不喘粗气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藏在古籍里的气喘救命方子,都是实实在在的民间智慧。

【第一篇:气喘不是病,是身体在报警】 西医说气喘是气管痉挛,中医却看得更通透,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这三脏但凡有个"闹脾气",呼吸道就要拉警报,就像张叔这种遇冷加重的,八成是寒痰伏肺;要是动不动冒虚汗、说话无力,准是肺脾气虚;更别提有些老烟民,咳得震天响还带血丝,这火毒已经烧到肺家院里了。

【第二篇:千年古方显身手】

  1. 寒哮救星:小青龙汤加减 记得去年大雪夜,快递小哥小李冻得嘴唇发紫,哮喘声像破风箱,老中医让他含姜片喝下温热的小青龙汤,半小时就缓过来,这方子里麻黄宣肺平喘,桂枝温阳化气,配上干姜细辛这对暖宝宝,专治寒痰堵肺,现在改良版会加杏仁、半夏,咳嗽厉害的还能加点紫苏子。

  2. 热哮克星:定喘汤 工地包工头王哥那年暑天淋雨后狂咳,痰黄黏得像胶水,老中医开的定喘汤里,麻黄配黄芩清热,桑白皮泻肺火,最绝的是加了银杏和款冬花,止咳平喘两不误,现在很多人改用鱼腥草代替黄芩,消炎效果更好。

  3. 虚喘妙方:补中益气汤 教语文的陈老师总说句话就累,上二楼要歇三回,老中医说她这是中气下陷,给她开补中益气汤,黄芪补气,党参健脾,升麻柴胡像电梯把气往上提,现在年轻人熬夜后气短,泡黄芪枸杞茶就有这意思。

  4. 顽固性哮喘:射干麻黄汤 菜市场卖鱼的老刘,腥臊之气呛出十年哮喘,老中医给他开射干麻黄汤,射干消痰结,紫菀润肺,还特别加了五味子收敛耗散的气,现在他案头常备着枇杷叶当茶饮,说是能解肺热。

  5. 老年急喘:蛤蚧人参散 隔壁退休的赵主任,年前新冠后走路都喘,儿子从云南带回蛤蚧尾,配着红参粉每天冲服,这土法子看似简单,实则大补肺肾,现在药店有现成的蛤蚧定喘丸,方便多了。

【第三篇:用药如用兵,这些门道要记清】 老中医总说"千人一方是耍流氓",这话一点不假,同样是喘,胖子可能痰湿重,瘦子多半阴虚火旺,就像开春时花粉过敏的姑娘,要用玉屏风散固表;而工地扬尘导致的喘,千麦宣肺散更对症,最关键是看舌苔,白腻的用温药,黄厚的该清热。

熬药也有讲究,治寒哮的药非得开水武火猛煎,趁热乎气儿喝才见效;清热的药则要文火慢炖,放凉了分两次服,现在很多年轻人图省事用免煎颗粒,效果总打折扣,老辈人说那是"中成药脾气",不如草药有灵性。

【第四篇:日常调理比吃药更重要】 上个月带老妈去膏方门诊,老师傅边搅药边念叨:"三分治七分养,哮喘病人要会当半个气象员。"现在家里备着丁香桂皮,阴雨天就煮卤水当空气清新剂,饮食上更是门道多多:白萝卜炖蜂蜜治燥咳,生姜薄荷茶赶风寒,但千万别碰冷饮和海鲜,否则药效全泡汤。

最有意思的是呼吸操,老中医教的那套缩唇呼吸法,让邻居王奶奶天天对着蜡烛练,吸气四秒,憋两秒,吐气六秒,说是这样能锻炼膈肌,现在连广场舞大妈都带着氧气瓶跳呢!

【第五篇:这些坑千万别踩】 别看网上偏方铺天盖地,真敢乱试的就是拿命开玩笑,前年有个小伙信了某博主的"蚯蚓治喘",结果咳出血丝送急诊,还有人把川贝雪梨当仙丹,殊不知川贝性寒,脾胃虚的越吃越糟,最要命的是自行加大药量,麻黄超量会心慌,细辛用过钱(3g)直接中毒。

说到底,中医治病讲的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去年诊所来个哮喘女孩,西医说是过敏性的,老中医却从她月经不调看出端倪,用逍遥散加减竟然把顽疾治好了,所以说找对病因才能治本,与其收藏百个药方,不如找个明医把脉。

最后唠叨一句:这些方子都是国宝,但别急着往自己身上套,就像老中医常说的:"同样的咳嗽,老人可能是虚,小孩或许是食积。"治病如破案,还得让专业的人来断,不过了解些常识也好,至少下次看病能和大夫聊到点子上,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