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药房的柜台上,总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药名,最近就有不少朋友打听"抓地龙"这味药,有人说它是治疗风湿的宝贝,有人却连药剂师都没见过实物,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神秘药名背后的故事,看看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智慧里到底藏着什么玄机。
【一、"抓地龙"的名号从何而来】
在浙南山区采药的老张头告诉我,"抓地龙"其实是当地药农对两种药材的俗称,一种是藤蔓能钻进泥土的穿山龙,另一种是钻地能力超强的蚯蚓,这两种生物都有个共同特点——特别擅长往土里钻,就像长着爪子在抓地一样,这形象的外号倒是把它们的习性描绘得活灵活现。
不过要论正经典籍记载,《本草纲目》里压根没有"抓地龙"这名号,倒是李时珍在描述穿山龙时写过:"其根入土数尺,藤蔓如龙潜行",这"潜行"二字倒和"抓地"的意象有几分神似,至于地龙(蚯蚓),古人多称其为"土龙",毕竟这小家伙翻土造肥的本事,看着就像条会遁地的小龙。
【二、穿山龙:藤蔓里的祛风除湿高手】
要说最接近"抓地龙"名号的,当属穿山龙,这种薯蓣科植物的根茎长得像极了龙爪,挖起来要费好大劲,我在丽水跟着药农挖过,那根系扎得比萝卜还深,真像有爪子抓着泥土不放。
老中医说这味药专治"老骨头"的毛病,隔壁王奶奶的风湿痛就是靠它调理的,每天用穿山龙泡酒擦关节,现在上下楼梯都不疼了,现代研究也发现,它含的甾体皂苷能抗炎镇痛,难怪对付关节炎这么在行。
不过这药性偏燥,阴虚火旺的人要慎用,去年有个小伙子自己泡酒喝,结果喝得嗓子冒烟,这就是没辨清体质乱用药的典型例子。
【三、地龙:泥土里的溶栓奇兵】
要是把"抓地龙"理解成蚯蚓,那可真是小看了这位"地下工作者",别看它灰扑扑不起眼,却是心脑血管的守护神,地龙体内含有的蚓激酶,溶解血栓的效果比某些西药还厉害。
我亲眼见过中医院用鲜活地龙治疗脑梗患者,把洗干净的蚯蚓直接喂患者吃,那场面确实震撼,不过现在多改用烘干的地龙粉,温和多了,但这味药腥味重,很多人含着冰糖才能咽下去。
新鲜地龙还能外用,被蜜蜂蜇了敷上去立马止痒,不过要注意必须活体现用,死了的地龙会腐败变质,反而可能感染伤口。
【四、那些年我们追过的"伪名贵中药"】
市面上打着"抓地龙"旗号的产品可得擦亮眼,前阵子曝光的某保健品,把普通山药染成黄色冒充穿山龙,成本几块钱卖到上百块,记住正宗穿山龙断面是淡黄色的,煮水喝有股淡淡的焦糖香。
更离谱的是用地龙冒充海马卖的奸商,两者价格差着几十倍,真正的地龙晒干后应该蜷曲成团,摸起来发脆,闻着有股青草混着泥土的气息。
【五、现代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与其迷信神秘药名,不如掌握正确的用药知识,风湿骨痛可以试试穿山龙炖猪蹄,每周两次,连续吃一个月就能见效,心脑血管不好的朋友,每天用3克地龙粉装胶囊吞服,比吃阿司匹林还管用。
现在药店还有现成的穿山龙贴膏,哪里痛贴哪里,比传统膏药渗透力强三倍,不过孕妇和皮肤敏感的人要避开,这药膏辣得像个小火炉。
【六、老药工的鉴别秘诀】
在杭州河坊街开了三十年药铺的陈师傅教我几招:穿山龙看根须,像龙爪抓地越明显品质越好;地龙要选环纹清晰的,一节节像缩小版弹簧才正宗,最怕买到硫磺熏过的,那种刺鼻味隔着袋子都能闻到。
现在不少年轻人网购中药,切记要选GMP认证的厂家,某宝上九块九包邮的"抓地龙",多半是红薯藤根染色的假货,贪便宜反而伤身体。
说到底,"抓地龙"这个名号就像中药界的"江湖绰号",听着玄乎其实都有原型,与其追捧神秘药方,不如好好认识这些藏在泥土里的宝贝,下次去山里徒步,看见藤蔓缠树根的穿山龙,或是雨后蠕动的地龙,说不定就能想起这段中药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