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驱邪中药,这些知识你得知道!

一归堂 2025-05-04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前几天收拾老家阁楼,翻出个泛黄的布袋子,里面装着几块暗红的木块,凑近一闻还有股子呛鼻的香味,奶奶说过这是她嫁过来时陪嫁的"老物件",专门用来驱邪避灾的,没想到这看着不起眼的木头,竟是传承了千百年的中药驱邪智慧,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藏在房梁屋角、香囊锦袋里的驱邪中药,看看老祖宗到底留下了哪些真本事。

【艾草:端午门前的守护神】 要说最亲民的驱邪中药,艾草必须排第一位,记得小时候每到清明,母亲总要扯着我去野地揪艾草,那带着细绒毛的叶子揉碎了满手清香,老一辈常说"端午不插艾,死了变害虿",家家户户门楣上都要挂艾草捆,这习俗少说也有两千年,去年去蕲春出差,正赶上药农收艾绒,晒场上铺开的艾叶像绿色的地毯,药贩们直接论斤称重,一斤五年陈艾能卖到百八十块。

艾草驱邪的讲究可多了:新鲜艾叶捣汁混着石灰刷墙缝,说是能防蛇虫;产妇房里要熏艾条,说是挡"血光煞";小孩惊厥要用艾水泡澡,美其名曰"洗晦气",其实科学角度讲,艾草含的桉油精、樟脑成分确实有驱蚊杀虫效果,古人观察生活经验总结出的土法子,倒暗合现代药理。

【苍术:书房里的天然空气清新剂】 前年淘了个晚清的雕花书柜,拉开抽屉闻到股辛辣味,夹层里居然藏着块灰褐色的根茎,老师傅说是苍术,古时候读书人放它防蛀虫,这味道确实霸道,放在衣柜里连樟脑丸都省了,中药铺里卖的苍术多是切片烘干的,好的苍术片断面有"朱砂点",闻着像混合了胡椒和生姜的怪味。

有意思的是,古代道士炼丹常用苍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苍术能"除鬼瘴,消阴霾",估计跟它能吸收湿气有关,南方梅雨季用苍术煮水拖地,确实能减少霉味,不过这玩意儿挥发性强,我试过把苍术粉撒在鞋柜里,第二天整个玄关都弥漫着咖喱般的奇怪香气。

【菖蒲:剑叶直指五毒】 端午节除了艾草,总爱跟菖蒲组CP,这植物长得像迷你棕榈树,叶片如剑般挺立,旧时认为能斩妖除魔,我家太爷爷留下的铜香炉里,还嵌着半截碳化的菖蒲根,据说是民国时期某大宅驱邪用的,新鲜菖蒲搓绳子戴手腕上,走在草丛边确实没见着蜱虫,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中药堂抓药时常见到石菖蒲,这东西开窍醒神是一把好手,邻居张伯每年高考前都用菖蒲、薄荷煮茶,说是给复习的孩子"清明目窍",不过菖蒲含有挥发油,过量服用会舌头发麻,倒是应了"物极必反"的老话。

【朱砂:压惊安神的红色信仰】 要说最有仪式感的驱邪中药,朱砂认第二没敢认第一,小时候发烧惊厥,奶奶总拿红布包着的小瓶子在我额头点个红点,说是"收惊",后来学中药才知道,真正的辰砂要在贵州万山汞矿区挖,鲜红色粉末泛着金属光泽,放在月光下会幽幽发亮。

古人用朱砂画符、染蛋、点囟门,现代人更多拿来做饰品,前阵子看故宫展览,皇帝的龙袍扣子里都嵌着朱砂珠,既显尊贵又图吉利,不过要提醒大伙,朱砂含汞有毒,可千万别内服,我朋友在文玩市场买的所谓"紫金砂"手串,泡水后掉色严重,十有八九是化学染色的假货。

【雄黄:饮不尽的菖蒲酒】 白娘子的故事让雄黄酒出了圈,其实这玩意儿更多用在外敷,老家有个偏方,被蜈蚣咬了就用雄黄酒调石膏粉敷伤口,不过我至今不敢试,光是想象那个硫磺味混着酒气就够冲的,中药铺的雄黄都是橙红色块状,好的断面像蜂蜜蜡,放在衣柜角落能防虫蛀。

有趣的是,古人佩香囊的习俗里大有学问,端午节给孩子缝的香囊,通常要配艾叶、苍术、丁香、辛夷四味药,用五彩丝线缠着,既驱虫又寓意五行相生,去年跟着老中医学配香囊,他边称药边念叨:"木香提神,茴香开胃,冰片醒脾,这才是扶正祛邪的正经道理。"

说了这么多,其实所谓的"驱邪中药"大多包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朴素认知,就像艾草烟熏能杀菌,苍术挥发油驱虫,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科学道理,不过咱们既要尊重传统智慧,也得明白很多仪式更多是讨个彩头,下次再看见老人家在门框上插桃枝,不妨当它是种生活美学——毕竟带着露水的桃枝往墙上一靠,夏天的暑气好像真的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