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动物的中药奇缘,蝙蝠入药的千年秘史

一归堂 2025-05-04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最近整理老家药柜时翻出个泛黄的布袋,里头圆滚滚的小黑球让我愣了半晌,正琢磨这是哪路药材,老妈端着艾草茶进来瞥了一眼:"夜明砂啊,你爷那会儿治眼疾常用。"这名字听着陌生,可要说原料——竟是蝙蝠屎!老祖宗的用药智慧总让人惊掉下巴,今儿咱就唠唠这藏在夜色里的中药密码。

从《神农本草经》到民间偏方

蝙蝠入药的记载能追溯到汉代《神农本草经》,书里把"伏翼"(蝙蝠别称)归为中品药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写得更明白:"蝠粪名夜明砂,能治目盲障翳",古人发现受伤的蝙蝠总爱倒挂在阴暗角落,伤口却很少溃烂,便认为其分泌物有特殊药效。

民间偏方更是五花八门,江浙一带流传着"五色蝙蝠粪治夜盲"的说法,要把不同颜色蝙蝠的排泄物分开使用;岭南地区则有用蝙蝠干泡酒治哮喘的土方,最绝的是云南苗寨,猎人抓到怀孕蝙蝠会连胎盘一起风干,号称"气血双补"。

蝙蝠粪也能入药?

说到夜明砂,这可是中药店里的"隐藏款",有经验的老药师会教人辨认:真正药用的夜明砂应该是颗粒均匀、色泽棕褐,放在手心搓揉能闻到淡淡腥气,那些掺了泥沙的劣质品,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配伍讲究也不少,治白内障常搭配枸杞、菊花,用量不过3-5克;小儿疳积要裹在鸡内金里做成药丸,最神奇的是用夜明砂敷脸治青春痘,这招在九十年代美妆杂志盛行时没少被推荐。

现代中医如何看待

前几年某医院研发的"夜明砂滴眼液"引发过热议,科研人员从蝙蝠粪便中提取出类似维生素A的成分,确实对角膜修复有帮助,不过现在野生蝙蝠携带病菌的风险太大,正规药房早就改用人工培养的昆虫替代,倒是蝙蝠蛾幼虫(冬虫夏草)的研究,让这类"黑暗系"药材有了新出路。

文化符号里的蝙蝠

别看现在听着瘆得慌,在传统文化里蝙蝠可是吉祥物,故宫屋檐上的"五福捧寿"浮雕,那五只蝙蝠就是镇宅神兽,民间剪纸里"蝠"谐音"福",红绸上绣满蝙蝠纹样,讨的就是"福从天降"的好彩头。

那些年我们误会的事

很多人以为抓蝙蝠入药是近年野路子,其实早在2000年国家药典就剔除了野生蝙蝠制品,现在中医院开的"夜明砂",多是养殖场用果蝇喂养的食用蝙蝠粪便,倒是东南亚某些地区还在用洞冠蝙蝠治疟疾,这种操作已经属于灰色地带。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个冷知识:蝙蝠是唯一真正会飞的哺乳动物,它们新陈代谢速度是同等体型动物的十倍,或许正是这种特殊的生理构造,才让祖先们注意到它们的药用价值,下次再看见倒挂的小家伙,可别只觉得瘆人——人家可是给人类眼科事业做过贡献的"药引子"呢!

(全文共1286字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