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在中药房抓药,老师傅递给我一包泛着青气的药材时说:"这味儿像薄荷不?可比薄荷讲究多了。"我凑近闻了闻,清凉气息直冲脑门,后味却带着特有的草本香气,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中药房里藏着这么多"薄荷味"的宝贝,个个都有独特本事。
【薄荷的"亲戚们"各有绝活】 要说最像薄荷的,当属荆芥穗,这黑褐色的小穗儿看着不起眼,泡水后那股子辛凉劲儿却能让人瞬间清醒,记得去年流感高发期,我嗓子疼得像吞刀片,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荆芥穗,他说这味药就像身体里的清洁工,能把热毒从毛孔赶出来,果然喝了三天,额头微微冒汗,喉咙肿痛好了一大半。
比荆芥更"野"的要数浮萍,这绿幽幽的水上漂物,晒干后揉碎竟散发着类似薄荷的清凉,小时候在池塘边玩耍,老人们总说发烧了用浮萍煮水喝,现在想来倒是科学,这小东西既能退烧又不伤胃,特别适合小孩儿夏季感冒,不过要注意,晒得太干的浮萍会失去药效,得选那种还带点潮气的才行。
说到退火神器,可别忘了蝉蜕,这知了猴褪下的壳看着脆生生,煮出的汤却带着淡淡的薄荷香,有次熬夜写稿上火,嘴角起泡,老中医让我用蝉蜕配菊花泡茶,初尝有点土腥味,但咽下后口腔慢慢泛起清凉,连着喝两天,溃疡居然消下去了,后来才知道,这空壳壳竟是散风热的高手,还能治皮肤瘙痒。
要论"薄荷家族"的颜值担当,当属淡竹叶,这细长的绿杆儿煮水后清澈碧绿,飘着若有若无的薄荷香,我最爱夏天用它煮冰糖水,既解暑又不会像薄荷那样寒凉伤胃,有次邻居家小孩中暑呕吐,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重用了淡竹叶,说是能利小便、清心火,果然当天就止吐了。
最近新发现的牛蒡子倒让我惊艳,这灰褐色的种子搓碎后,薄荷味混着坚果香,泡茶时满屋子清新,上个月装修房子吸了不少粉尘,咳嗽不止,用牛蒡子煮水当茶喝,没想到三天就不咳了,老中医说它不仅能润肺,还能把呼吸道里的"垃圾"清扫干净。
【辨别真假有妙招】 别看这些药材都带薄荷味,脾气可大不相同,荆芥穗偏温,风寒感冒初期用最好;浮萍性凉,风热感冒更适合;蝉蜕走肝经,专门对付眼睛红肿;淡竹叶利尿,水肿口臭时最灵;牛蒡子通便,便秘人士的福音。
有个简单分辨法:真薄荷含在嘴里是持续冰凉,而这些"薄荷亲戚"多是先辛后凉,比如荆芥穗细闻还有点麻舌感,浮萍带着水生植物的腥气,蝉蜕则有明显的动物类药材特征,买药时千万别图便宜,我在某宝买过号称"野生荆芥"的,结果泡水全是蒿草味,白花冤枉钱。
【日常使用有讲究】 这些宝贝虽好,用法大有门道,我试过直接嚼蝉蜕,那口感简直灾难!正确做法是煎煮时用纱布包起来,或者泡茶后把残渣过滤,淡竹叶最适合煮粥,米快熟时撒进去,整锅粥都染上淡绿色,看着就清凉,牛蒡子炒货店常拿来做零食,但药用最好选生的,炒过的润肠效果会打折扣。
特别提醒,这些辛凉药都不适合长期喝,有年冬天我咳嗽老不好,自以为是上火,天天喝荆芥茶,结果咳得更厉害,老中医说我这是寒包火,外寒内热,单纯清热反而坏事,后来用麻黄配石膏的方子才治好,可见用药得对症。
【生活里的养生智慧】 现在我家常备着这些"薄荷味"中药,但用法讲究很多,春天花粉过敏,我会在口罩里塞点荆芥穗;夏天熬绿豆汤放几粒牛蒡子;秋天干燥,用淡竹叶蜂蜜水润喉;冬天吃火锅配点浮萍茶,这些小习惯让全家少跑了好几趟医院。
前几天陪闺蜜看中医,大夫说她满脸痘痘是肝火旺,开了个包含蝉蜕的方子,我打趣说这不就是会飞的中药嘛,她瞪大眼睛的样子逗乐了所有人,其实中药没想象中苦哈哈,关键要碰上懂行的大夫,把这些带着薄荷香的草木精灵用活了。
窗外飘来阵阵草药香,砂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这些承载着千年智慧的草木,正在续写新的养生故事,下次经过中药房,不妨细细闻一闻,说不定就能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