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老铁们,最近老有朋友问我东北紫草的中药学名到底咋念,今天咱就掰扯明白这个'紫得发黑'的小药材,顺道唠唠中药命名那些门道。"
要说这东北紫草啊,可真是个有故事的主儿,前儿我去长白山采风,当地老药农指着山坡上一片暗紫色的草本植物说:"这就是你们城里人天天问的'紫草',咱东北老辈人都叫它'地血'",你瞅这根皮断面渗出的紫红色汁液,活脱脱像凝固的鸡血,难怪古人给它起了这么形象的名字。
不过要论中药学名,这里头学问可大了,按《中国药典》的规矩,正儿八经的学名得用拉丁文——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et Zucc.,别慌,咱拆开了说。"Lithospermum"是石头种子的意思,这货果子硬得跟小石子似的;"erythro"是希腊语"红"的词根,"rhizon"指根,合起来就是"红根植物",你看,老外给起名也讲究望文生义不是?
说到东北紫草,其实是个笼统叫法,行家都知道,紫草家族枝蔓多着呢,新疆软紫草(Arnebia euchroma)爱扎堆沙漠边,根长得跟胡萝卜似的;滇紫草(Onosma paniculatum)偏要在云贵高原开花,紫得带点蓝调,咱们东北这旮旯产的,正经学名该是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var. erythrorhizon,跟山东、河北的亲戚算是同种不同命。
老话讲"橘生淮南则为橘",紫草这事同理,东北的黑土地养人,养出的紫草根部胶质足,色如墨玉,你拿新疆货来熬膏,准能尝出丝缕涩味,当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怕是没少为各地药材差异挠头,现在科学了,知道这紫草素含量高低全看生长纬度——北纬40度上下正是黄金分割线。
前些年我在安国药材市场蹲点,见着个有意思的事儿,两个南方药商争着买"东北紫草",摊主嘿嘿一笑:"都是统货,要带检测报告的加钱",这话里有话——现在市面上打着东北旗号的,未必都是地道货,正宗的紫草断面应该有五层异形维管束,显微镜下像五朵小梅花,要是切片看见淀粉粒扎堆,那准是掺了便宜货。
说到药用,这紫草可是皮肤科的"万金油",小时候烫了水泡,老妈总拿紫草油给我抹,现在才知道,人家《神农本草经》早就列为中品,说它能"补中益气,通九窍",现代研究更厉害,发现紫草素能抗炎抑菌,连化妆品都拿它当天然防腐剂,不过可别瞎吃,这玩意儿性寒,脾胃虚的哥们儿喝了容易闹肚子。
最逗的是民间偏方,简直把紫草玩出花来,东北老太太治荨麻疹有绝招:鲜紫草洗净捣汁,兑点蜂蜜调成糊,往患处一抹,那叫一个凉丝丝,还有坐月子的媳妇,拿紫草煮水熏洗,说是能消痔疮,这些土方子有没有科学依据另说,但紫草含鞣质倒是实打实的收敛作用。
最后唠叨一句,买紫草认准"根条粗长、皮厚肉糯"的准没错,要是碰上白毛须多的,八成是陈年旧货,记住喽,正经东北紫草泡水喝,汤色该是透亮的琥珀红,带点甜腥气才对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