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刚冒头的时候,总感觉整个人像被水泡过的茶叶包——身子沉、脑袋昏,明明睡够8小时还是犯春困,其实老祖宗早就看透了季节密码,那些长在山野里的草本精灵,才是唤醒身体阳气的天然闹钟,今天咱们就聊聊最适合春季调理的5种中药材,教你用草木香气把淤堵的气血疏通开。
茯苓:藏在松根下的祛湿高手 上次去中药铺抓药,老师傅捏着块白花花的茯苓说:"这玩意儿就像天然除湿机",春天空气里都是水汽,人体内也容易积攒湿浊,广东人爱煲的茯苓骨头汤,其实是给关节做保养——湿气重了膝盖会发酸,舌头边缘总有牙印。
记得去年清明前后,我连着喝两周陈皮茯苓粥,原本黏糊糊的肠胃突然清爽起来,这药材性子温和得很,早上煮粥放两片,晚上泡脚撒一把,连着用三天,你会发现晨起时嘴巴不再有粘腻的白苔,不过阴虚火旺的朋友要悠着点,这东西虽好可别当饭吃。
枸杞芽:被忽略的明目鲜蔬 都说"春日食苗,夏日食芯",枸杞嫩芽才是真正的时令宝贝,前阵子去农贸市场碰见个戴斗笠的阿伯,竹筐里码着翡翠色的枸杞头,他说这种野生的要清晨带露水采收,回家焯水凉拌,入口微苦回甘,吃下去顿时觉得眼睛都清亮了。
办公室久坐族可以试试枸杞叶猪肝汤,每周炖两次,电脑盯久了眼珠发胀?这是肝血不足的信号,不过要注意新鲜枸杞叶性凉,体寒的人最好搭配生姜同煮,要是嫌麻烦,药房买的干枸杞叶泡茶也行,就是少了些春天的野趣。
玫瑰花:解郁安神的花样情调 上月闺蜜聚会,发现大家保温杯里泡的全是玫瑰花,可不是跟风,这花儿真能疏肝理气,春天肝气升发太过,人就容易莫名烦躁,这时候抓一把烘干的玫瑰花瓣,开水一冲,看着花瓣在杯子里舒展开来,闻着香气就已经松快一半。
试过自制玫瑰酱吗?摘半开花苞的重瓣玫瑰,加冰糖腌在玻璃罐里,早餐抹馒头,下午冲花茶,连带着把胸口那团闷气都化开了,不过月经量多的姐妹要避开经期饮用,这花儿活血本事可不小。
蒲公英:路边野草变消炎良药 小区草坪上的蒲公英刚冒芽,就被晨练的大妈们揪光了,确实,这随处可见的"药草皇后"最懂春季需求,熬夜上火喉咙痛?挖几棵洗净捣汁,加点蜂蜜咕嘟咕嘟喝下去,第二天肿痛就消了大半。
整颗晒干的蒲公英特别适合泡茶,对付春季口腔溃疡有奇效,但体质虚寒的人要慎用,毕竟它清热力度猛,好比消防水龙头浇灭虚火,我通常搭配红枣姜片,既能中和寒性,又能暖胃驱寒。
黄芪:补气固表的元气充电宝 最近总碰上朋友咨询:"春天特别容易感冒怎么办?"答案都在这味黄色的根茎里,黄芪补的是肺卫之气,相当于给身体穿件防风外套,切片炖鸡汤时丢几粒,喝得浑身暖洋洋,出虚汗的情况明显减少。
但注意这药材偏温补,本身容易上火的长痘体质要控制用量,我试过春天用黄芪当归煮鸡蛋,补气血效果倒是不错,不过年轻小伙可能喝了流鼻血——老祖宗说的"上火"不是吓唬人的。
最后唠叨一句:这些草木灵药虽好,可不能当饭吃,春季养生讲究"疏泄适度",就像给花园松土浇水,既要清除杂草(祛湿),又要施肥(补气),更要留足生长空间(勿过补),要是拿捏不准自己体质,不妨先找中医把个脉,毕竟每个人的节气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