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里不少做药材生意的朋友都在吐槽:“三七的价格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有人囤货赚得盆满钵满,有人却赔得血本无归,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中药三七的市场行情,看看这波涨跌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三七是啥?为啥价格总“蹦迪”?
三七这味中药,老广人肯定不陌生,炖汤、泡酒、治跌打损伤,它可是“止血不留瘀”的明星药材,主产于云南文山,种一次要等三年才能挖,属于典型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作物,但这两年它的价格曲线比过山车还刺激——2022年跌到每公斤120元,223年春天直接飙到200元,最近又回落到160元左右,种植户老王跟我喝酒时说:“去年挖出来的三七卖不掉,今年都不敢扩种了。”
价格疯涨的三大“推手”
-
天公不作美:云南连续两年干旱,三七最怕“渴着长大”,文山州去年降雨量比往年少30%,地里裂得像乌龟壳,七成植株还没长成就蔫了,经销商老李告诉我,他们收上来的三七有一半达不到药典标准,只能当次品处理。
-
资本盯上“草根子”:别看三七是土里长的,现在却成了金融游戏,深圳某私募去年囤了500吨三七,硬是把价格从150元炒到180元,更离谱的是,有人搞“期货式炒作”,还没挖的三七田直接被预订,农民连定价权都没了。
-
需求突然“打鸡血”:疫情放开后,中成药厂像打了强心针,云南白药、片仔癀这些大厂疯狂备货,光一家药企的年需求量就涨了40%,最夸张的是,连保险公司都开始买三七期货对冲风险,这你敢信?
暴跌背后的“坑人套路”
别以为涨价就有机会,跌起来更吓人,2020年那波暴跌,直接让无数种植户血本无归,为啥会这样?
-
种植面积玩“狼人杀”:价格一涨,全村跟风种三七,文山州的种植面积3年间翻了两倍,结果供大于求,价格崩盘,就像炒房团集体入场,最后烂尾楼一堆。
-
游资“割韭菜”:有些炒家专门盯着新入行的种植户,先高价收购哄抬市场,等散户跟风扩种后,突然撤资抛售,文山老张去年就被套了200万,现在天天守着仓库骂街。
-
质量掺假乱象:便宜没好货,这话在三七圈特别灵验,有些不良商家往三七里掺面粉、石膏,甚至用农药泡出“高颜值”,前阵子曝光的某电商平台“特级三七”,检测出来重金属超标12倍,吓得买家连夜退货。
2023年行情怎么走?高手这么看
跑了一圈市场,发现两派观点吵翻天:
看涨派:广州清平药材市场的老陈认为,库存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加上今年倒春寒导致开花期推迟,新货至少要等到10月才能上市,现在不囤货,下半年肯定要拍大腿。
看跌派:亳州药商协会的王会长却泼冷水:“别被短期反弹骗了!种植面积还是过剩,国家药监局最近又严查农残,至少30%的货不符合新标准。”他预测价格还会在150-180元之间震荡。
普通人怎么“薅羊毛”?
-
自用党:别急着囤货!三七粉容易受潮变质,建议随用随买,认准“文山三七”地理标志,带国检报告的更靠谱,低于120元的要么是小个子,要么是陈货。
-
投资者:新手千万别碰!这行水深得很,光是辨别“春三七”“冬三七”就能让人晕头转向,真想玩,不如买点三七相关的股票,比如康美药业(当然要自己做好调研)。
-
种植户:劝你别赌命!现在改种砂仁、重楼更稳妥,实在要种,记得签保价收购合同,别信那些“高价回收”的鬼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