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厨房里的香料,八角绝对算是个"老熟人",可要是以为它只能炖肉提香,那可就小看这位"八角将军"了!作为中药材大家族的成员,八角身上藏着不少养生密码,今儿咱们就来扒一扒这颗星形果实的神奇之处。
厨房里的"调香师"
每次路过卤味店,那股勾人的香气总让人挪不动脚,凑近一看,咕嘟冒泡的汤锅里准躺着几颗褐色的八角,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可是五香粉的"带头大哥",记得我妈总说:"肉菜去腥,八角先行",红烧肉、清炖鸡,丢进去两三个,立马就能把荤腥味压下去。
前阵子看美食节目,大厨揭秘说八角下锅前最好先用料酒泡半小时,这招真灵!上次炖牛肉我试了下,原本柴硬的肉块变得软烂入味,连汤汁都透着股醇厚的甘香,不过要提醒各位,新鲜八角和陈年八角味道差挺多,买的时候得擦亮眼睛。
药典里的"暖宝宝"
别小看这调味品,《本草求真》里早给它记了笔账,八角性辛温,归肝经脾经,最擅长驱散寒气,老辈人治肚子冷痛有个土方子:八角加粗盐炒热,裹在布包里敷肚脐,去年我闹肠胃炎,医生开的中药方子里就藏着八角的身影,配上干姜、肉桂,三碗药汤下肚,整个人就像被云朵裹着暖烘烘的。
不过这暖宝宝也有脾气,阴虚火旺的朋友可得悠着点,隔壁王婶前阵子总说嘴起泡,后来才发现是炖汤时八角放多了,就像火锅底料加过量,暖过头反而上火,这道理在中药里也一样适用。
真假八角现形记
市场上打着"八角"旗号的李鬼可不少,正宗的八角每个角都胖嘟嘟的,掰开闻着有甘草似的甜香,那些瘦骨嶙峋的"野八角",或者带着奇怪酸味的,十有八九是冒牌货,前年我图便宜买过包劣质八角,炖出来的肉发苦,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有些不良商贩会用有毒的"莽草"冒充。
现在学聪明了,买八角专挑颗粒饱满、红棕色油亮的,老药工教了个绝招:真八角泡水后水面会浮着层金黄色的油膜,假的可没这本事,就像鉴别玉石要看"水头",辨八角也得有点窍门。
厨房药房两相宜
要说最妙的用法,当属秋冬季节煮养生茶,取两三颗八角,配上三片生姜、五颗红枣,开水焖泡十分钟,这杯暖手又暖胃的茶饮,比市面上的袋泡茶实在多了,去年流感高发期,我们办公室天天飘着八角茶的香味,别说,还真没几个人中招。
不过再好的东西也得讲究度,就像吃补药不能贪多,八角每日摄入量最好别超过10克,有次看中医纪录片,老大夫说八角虽好,但孕妇和湿热体质者要慎用,这就跟人参虽补但感冒时不能吃是一个理儿。
从厨房到药房,这颗小小的八角撑起了双重身份,它不像人参灵芝那般金贵,却用独特的辛香温暖了无数个寒冬夜晚,下次炖汤时看着它在锅里沉沉浮浮,不妨想想这个陪伴中国人千百年的"调味医生",它的故事可比外表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