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这草药能治病",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前几天我在小区绿化带看见几株叶子带锯齿的暗红色小草,突然想起邻居王奶奶说的"雪见草",这种在南方田埂上随处可见的野草,可是老中医眼里的宝贝,人家正经名字叫"荔枝草",但咱老百姓更爱叫它"雪见"——据说是因为开小花时像落在草丛里的雪粒。
藏在身边的"灭火队员"
要说雪见草最神通的地方,就是对付上火,我表弟前阵子吃烧烤吃多了,喉咙肿得跟含了核桃似的,喝多少凉茶都不管用,他姥姥直接去院里揪了把雪见草,拿擀面杖捣出汁来,兑了蜂蜜让他慢慢咽,第二天就要着冰可乐说"嗓子终于不烫了"。
这草药性寒却不蛮横,专治咽喉肿痛、牙龈出血这些"火烧得太旺"的毛病,村里老人常说"嗓子冒烟就找叶边带刺的",说的就是雪见草,新鲜叶子揉碎了敷痘痘,比药膏还灵,特别是那种红肿发烫的大闷痘,敷两天就蔫吧了。
跌打损伤的"隐形创可贴"
去年我爸崴脚那会儿,我妈翻出个土方子:雪见草捣烂加黄酒调匀,敷在脚踝处,那黑乎乎的糊状物看着吓人,效果却出奇的好,才三天功夫,原本馒头大的肿包就消下去大半,老辈人说这草活血散瘀是一把好手,球场上磕碰破皮的小伙子,用它搓出汁涂伤口,愈合速度比碘伏还快。
更绝的是对付虫咬,上个月被蚊子咬得满腿红包,抓心挠肝地痒,随手揪根雪见草掐出汁水抹上,那感觉就像给皮肤喝了杯冰镇酸梅汤,瞬间就不痒了,要是被蜜蜂蛰了,拿整株捣烂敷上,半小时准能消肿。
厨房里的养生密码
别以为这野草只能外用,人家入膳也是行家,雪见草炖梨是我家秋冬必备的润肺汤,把晒干的雪见草扎成小捆,和去皮梨子、冰糖一起焖煮,汤水清亮带着草木香,连喝三天,咳嗽痰多的问题准能缓解。
新鲜的嫩叶还能当野菜吃,焯水后切细末拌香干,淋点香油醋,脆生生的特别下饭,不过第一次尝可能会被苦味吓到,用糖醋汁凉拌就能中和苦味,吃着还有回甘,但记住千万别放太多,这草药劲大,过量容易拉肚子。
使用禁忌与辨认窍门
虽说是好东西,但也不是人人适合,体寒怕冷、手脚冰凉的朋友要少吃,孕妇更要问过大夫再碰,新鲜采摘的雪见草最好现用现制,放久了药效会打折,要是碰上叶子发黄或有黑斑的,千万别要,那是药效流失的征兆。
辨认时记住三个特征:茎杆四棱形带细毛,叶子对生像齿轮,花开紫色簇成团,清明前后正是采收旺季,这时候的药效最猛,采回来清水洗净晾在竹匾里,半天工夫就变成脆脆的药材干。
现在城里药店也能买到晒干的雪见草,但总归不如现采的鲜灵,昨天路过菜市场,看见有位阿婆摆着自采的草药摊,塑料布上晾着的雪见草还带着晨露,买一把回去泡茶,看着墨绿色的叶片在开水里舒展,忽然觉得这不起眼的野草,才是大自然给我们最贴心的药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