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祛湿的中药怎么煎?30年老中医护肝指南,手残党也能学会!

一归堂 2025-05-05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最近天气闷得像个大蒸笼,脸上冒油、肚子胀、大便黏马桶...这些信号都在说:你体内有湿热!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抓点清热祛湿的中药来煮,但问题来了——明明方子是对的,为啥别人喝两天就见效,你喝了反而胃疼拉肚子?

作为在中药房泡了三十年的老护士,今天必须给大家扒清楚煎药的门道,别小看这锅汤药,煎法不对轻则伤胃,重则白花钱!记住这三个关键数字:80%的人煎错药,90%的药效流失,100%要看这篇保命攻略!

选锅比选男友还重要! 很多姐妹图省事直接用不锈钢锅,结果药汁发黑还反酸,老祖宗传下来的陶土砂锅才是YYDS!实在没有的话,食品级陶瓷锅也能凑合,千万别用铁锅铝锅,当年我就见过把茯苓煎成墨汁的翻车现场!

药材处理有玄机 抓回来的草药别急着下锅!像绵茵陈、鸡骨草这种带绒毛的,先抖两遍去掉灰尘杂质,特别提醒:如果医生开了矿物类药材(比如滑石),记得单独包纱布,不然喝到满口渣滓别怪我没提醒!

泡药不是泡茶! 冷水浸泡才是王道!水量要没过药材2-3指节,夏天气温高就放冰箱泡2小时,冬天室温泡3小时,重点来了:茯苓、薏仁这些硬核选手要多泡半小时,否则等你煎完发现中间还是生的...

火候把控堪比炒菜 武火(大火)烧开转文火(小火)这个大家都知道,但具体怎么做?教你个土办法:水开后调成电磁炉600瓦,计时器定闹钟!普通中药煎20-25分钟,含矿石类的要炖40分钟,偷偷告诉你:煎到最后5分钟可以把盖子掀个小缝,让药性挥发得更彻底~

特殊药材加戏法则 看到处方里有"后下"二字了吗?像薄荷、藿香这类挥发油大户,等其他药煮好前5分钟再丢进去,要是配了西洋参、枸杞这种补益品,另起小锅单独煮20分钟再混在一起,不然高温会把营养全烫死!

倒掉首煎赚大了? 很多年轻人嫌麻烦只喝二煎,其实首煎才是精华!特别是金银花、夏枯草这些解表药,第一遍煮出来的药液浓度顶第二遍两倍,建议首煎煮好后趁热滤出,再加水没过药材2指节煮二煎,两掺着喝效果翻倍!

凉服热服有讲究 别学电视剧里趁热灌药!清热祛湿的药偏寒性,放凉到35℃左右最合适,例外情况:如果你舌苔白腻、总感觉胃寒,就把药温热到45℃再喝,不然寒凉伤胃找上门别哭哦~

药渣的隐藏技能 别倒!别倒!淡竹叶、玉米须这些药渣收集起来晒干,塞枕头里能吸汗祛湿,装布袋热敷关节还能缓解老寒腿,去年我用苍术药渣做了个香囊,梅雨季放在衣柜里,衣服都不发霉了!

避坑指南保平安 × 用开水直接煮药(药物表面蛋白质凝固,有效成分出不来) × 煎药中途加水(非要加就加热水) × 把几天的药一起煮(放隔夜会滋生细菌) √ 每天一煎现煮现喝 √ 煮药时盖着盖子(特别是煮杏仁的时候) √ 喝完药含块冰糖(特别是苦丁茶、黄连这类超苦的)

最后划重点:上午9点-11点阳气最旺时喝药吸收最好,喝完药别立刻吃雪糕喝冷饮!连续喝三天没改善赶紧停,说明你要么买错药要么煎法有问题,关注我下期揭秘药店不会说的抓药潜规则,手把手教你辨别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