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老中医搭个脉就能知道有没有肠炎,真的假的?"每次听到这种问题我都哭笑不得,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中医摸脉到底能不能摸出肠炎,这里面的门道可深了。
先搞懂中医脉诊是啥回事 前些天我去拜访一位行医四十年的老中医,看他给病人把脉时那根手指头在寸关尺三部轻轻游走,时而皱眉时而点头,活像在解读什么神秘密码,老大夫告诉我:"我们摸的是气血运行的轨迹,不是在找病变零件。"
中医脉诊讲究"春弦夏洪,秋毛冬石",通过脉搏的深浅、快慢、强弱来判断人体阴阳平衡,就像看天气预报,通过风向云层预测天气变化,但不能说摸到北风就知道明天一定下雪对吧?肠炎在中医里属于"肠澼"范畴,多与湿热蕴结、脾胃失调有关,但具体到某个人的脉象,可能表现为滑数脉,也可能只是沉缓,这就跟感冒发烧也有不同症状一样。
中西医诊断根本不在一个频道 我邻居张大姐去年总说肚子疼,先是找了个据说很神的"脉诊大师",人家把脉后信誓旦旦说是慢性肠炎,开了二十副中药,结果喝了半个月反而越来越瘦,到医院做肠镜才发现是结肠息肉,这下她逢人就说:"那些光靠摸脉的都是骗子!"
其实中医从来都说"四诊合参",有经验的大夫哪个不是边把脉边问:"最近大便成型吗?嘴里发苦不?"上次陪朋友去看湿疹,老医生把完脉还掀开肚皮看舌苔,这才敢开药方,现在有些养生馆的"大师",连病历都不问就敢断病,这才是坑人。
肠炎在中医眼里长什么样 要说中医完全不能感知肠道问题也不对,去年我急性肠胃炎,校医室的刘大夫搭脉时眉头一皱:"右关脉滑数,脘腹胀满,这是饮食积滞啊。"果然他开的保和丸特别对症,不过刘大夫也坦白,单凭脉象只能判断有食积,具体是胃炎还是肠炎,得结合疼痛位置和排便情况。
中医把肠道问题分成好几种:湿热型的可能脉象濡数,寒湿型的常见沉紧脉,但这就像通过咳嗽声判断感冒类型,准的时候挺神,但绝不是百分百保险,我师父常说:"把脉像是看烟知火,老手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但新手可能把青烟当失火。"
现代仪器才是金标准 上个月我做体检时跟消化科主任聊起这事,老先生说得实在:"中医摸脉好比雷达预警,能发现异常信号,但确诊得靠胃镜肠镜。"他们医院遇到过最夸张的案例是,患者被某"神医"诊为慢性肠炎治了三年,最后做胶囊内镜发现是克罗恩病。
不过话说回来,中医在调理肠道功能上确实有一手,我同事长期便秘,西医说是肠蠕动慢,吃益生菌效果一般,后来找个正经中医师,把脉看舌后开了升降散加减方,现在每天准时上厕所,这说明中医的优势在于调节整体,而不是精准定位某个病灶。
警惕三大摸脉陷阱
- 神化把脉:有些养生博主宣称"三分钟摸脉断全身病",这跟街头算命先生差不多,真正的中医都会先说"仅供参考"。
- 替代检查:遇到张口就敢说"不用做CT,我把脉就行"的,赶紧跑,去年媒体报道过有人信了这话,胃癌拖到晚期。
- 千人一方:同一个肠炎,胖子可能是痰湿困脾,瘦子可能是阴虚肠燥,好中医都会仔细辨证,不会见肠炎就黄连素。
到底该信不信? 我的观点是:别迷信也别排斥,拿我朋友王哥的例子来说,他喝酒喝出慢性腹泻,先看西医吃止泻药管用但易反复,后来找中医院消化科专家,大夫把脉看舌后诊断是脾虚湿盛,开参苓白术散加减,现在他养成习惯,每年换季都去找这位大夫调方子,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着用。
最后给大家支个招:如果哪位中医光靠摸脉就下肠炎诊断,还保证药到病除,千万别信,真正靠谱的中医师会边把脉边问:"肚子怕冷吗?大便带脓吗?"要是遇上这种,至少说明人家在用心看病,治病不是变魔术,脚疼医脚虽然笨,总比瞎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