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喂!熬中药把砂锅底都糊了,这层药渣可咋整啊?"上周邻居王婶端着黑乎乎的中药汤追到楼道里求救,看着她手里那团皱巴巴的医用纱布,我突然想起个事儿——到底能不能用外科纱布过滤中药呢?
这事儿得从上个月说起,我妈腰疼去中医院开了七副膏药,非让我盯着她熬药,头回当"煎药官"的我,看着砂锅里翻腾的褐色药汤直冒汗,药房大姐随手塞给我块灭菌纱布说:"拿这个过滤",结果倒出来的药汤里还飘着细碎的药渣。
后来跟社区诊所的刘医生聊天才搞明白,咱们平时买的医用纱布分两种:普通消毒纱布和显微外科用的精密纱布,前者就像超市卖的粗棉布,每平方英寸大概40-60个网眼;后者堪比渔网里的"防逃网",每英寸能密布200多个细小网格,这种才是真正能拦住细小药材残渣的"把关员"。
上周六陪张叔去买煎药器具,发现某宝上卖得最火的中药过滤袋写着"80目纯棉",换算成咱们熟悉的单位,相当于每厘米长度上有约3个针眼那么细的密度,而药店常见的医用纱布顶多是20目左右,拿放大镜看的话,那些小方格足足有芝麻粒那么大。
不过别急着扔纱布!我试过用三层普通纱布叠加过滤,效果居然出奇的好,关键就在叠法:先把纱布折成六层(不是简单对折三次哦),再像做豆腐包那样把四边缝死,这样就能形成蜂窝状的过滤层,上次给奶奶熬阿胶糕,用这种方法连驴皮上的碎毛都拦下来了。
说到这儿得敲黑板:千万别图省事直接拿纱布擦锅沿!去年急诊科收了个大妈,嫌过滤太慢直接用手挤纱布,结果被没凉透的药罐烫脱了层皮,正确姿势应该是架俩筷子当支架,让药汁自己慢慢滴漏,急脾气的可以学广东人煲汤时用的那种竹制沥勺。
最近发现个神器——不锈钢茶漏,某多多不到十块钱包邮那种,网眼细得能拦住三七粉,有次帮同事过滤含蜈蚣的风湿药,这玩意儿愣是把节肢动物的脚毛都卡住了,不过要注意不能长时间泡在药汤里,不然金属会吸味影响下次使用。
说到底,过滤中药最保险的还是专用过滤袋,药房那种无纺布材质的看着糙,实则暗藏玄机:纤维经过防静电处理,不容易粘附药渣,记得买的时候挑标注"药用级"的,普通口罩布料可经不起当归、黄芪这些黏液质药材的考验。
最后说个冷知识:古代中医根本不过滤!他们会用丝绵兜住药渣二次煎煮,现在有些老字号药房还保留着这种"榨汁式"煎药法,要是家里实在找不到趁手工具,不妨把药汁静置半小时,等渣沉淀后再小心倒出上层清液,这招对付人参、虫草这类贵重药材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