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母猪产后别大意!老兽医亲测有效的中药调理秘方,助你省心省力

一归堂 2025-05-05 科普健康 1604 0
A⁺AA⁻

各位养殖户朋友们,最近冷空气来得猛,猪场里的产后母猪是不是总让你提心吊胆?去年我们村王大哥家的母猪,产后三天就发高烧,奶水像掺了水的稀粥,一窝小猪饿得直撞肚,后来用了我这帖祖传改良的中药方子,现在他逢人就夸"这钱花得值",今儿个咱就唠唠冬季母猪产后那些事儿,手把手教你用中药把母猪养得红光满面。

寒冬产房三大坑,你家母猪中了几个?

北方寒潮说来就来,产房里阴冷潮湿得像冰窖,上周去李婶家猪场,刚进产房就闻到股酸臭味——这是典型的淤血排不净,她家母猪产后半个月还站不起来,崽子们抢不到奶吃,急得直哼哼,仔细一看,这不就是冬天最常见的"三座大山"吗?

第一座大山:气血两亏
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母猪分娩相当于人类产妇在冰窟窿里生孩子,热气腾腾的血豆腐刚流出来就凝固,子宫收缩没力气,恶露排得比蜗牛爬还慢,上次张叔家母猪产后十天还在滴答出血,最后不得不请兽医来清宫。

第二座大山:奶水冰凉
天冷得连人都不想动弹,母猪哪来的食欲?前两天饲料剩大半桶,今天突然食量翻倍——八成是奶结了,隔壁赵姐家的母猪就是奶水淤积引发乳腺炎,小猪饿得啃墙灰,急得她直抹眼泪。

第三座大山:外邪入侵
雪粒子顺着通风口往产床里灌,地板湿漉漉像踩沼泽,这种时候最要命的是"贼风",专挑母猪肚皮底下钻,上个月镇东头老刘家新产的母猪,半夜被穿堂风吹得打颤,第二天就发起高烧。

老祖宗留下的救命药方,这样用才灵验

这些年我走遍周边十几个乡镇的猪场,整理出这个屡试不爽的中药方子,关键就在"温补+活血+祛寒"三板斧,就像给母猪盖了三层棉被。

基础方:产后保命汤

  • 当归20克(补血圣手)
  • 川芎15克(活血通脉)
  • 益母草30克(子宫清道夫)
  • 黄芪25克(补气扛把子)
  • 通草10克(通乳小能手)
  • 艾叶10克(驱寒暖宫)
  • 桃仁10克(化瘀专家)

熬药秘诀

  1. 砂锅加三碗冷水,浸泡药材半小时
  2. 大火煮沸转小火煨40分钟,滤出药汁
  3. 药渣再加两碗水煎第二次,混合两次药液
  4. 趁热拌料,每天分两次投喂,连用5天

加减有诀窍

  • 奶水不足加王不留行20克
  • 便秘严重加火麻仁15克
  • 发烧加柴胡15克
  • 食欲不振加山楂20克

真实案例:中药调理立竿见影

说个上个月的事,镇西头陈老板家的两头母猪同时生产,白母猪用西药消炎,黑母猪用我这个中药方,结果怎样?

  • 第3天:白母猪站着喂奶直哆嗦,黑母猪趴窝安稳
  • 第5天:白母猪恶露带臭味,黑母猪排净恶露
  • 第7天:白母猪奶头肿得像红枣,黑母猪奶水喷涌

最扎心的是断奶后,白母猪掉膘20斤,黑母猪反而胖了15斤,陈老板现在见人就掏出手机拍药方:"这才是咱们养猪人的真功夫!"

避开这些坑,药效翻倍

好多同行照搬药方却效果不佳,问题都出在这些细节上:

  1. 药材质量:必须选正经药房的饮片,菜市场买的杂草根可不行
  2. 喂食时机:产后6小时内必须灌服第一次药,错过黄金期等于白搭
  3. 温度把控:药汤必须温热,38度左右最合适,凉了伤胃
  4. 环境配合:产床铺30cm厚软草,挂红外线灯,保持18-22℃
  5. 观察反应:喝完药4小时还不排尿的,赶紧揉腹+温敷

省钱妙招:自制中药保健粉

嫌熬药麻烦的朋友,可以试试这个懒人配方:

  • 炒熟的黄豆粉30%
  • 炒熟的麸皮20%
  • 红糖10%
  • 粉碎的益母草5%
  • 粉碎的当归5%
    混合均匀,每天早晚各喂一把,用温水调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