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宝库中,生血根这一中药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它以独特的药用价值,在传统医学里占据着一席之地,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生血根中药名相关的知识。
生血根简介
生血根,学名金疮小草,为唇形科筋骨草属植物,其主要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多生长于路旁、溪边、草坡及丘陵山地的阴湿处。
(一)形态特征
生血根为一或二年生草本,高10 - 30厘米,茎方形,基部匍匐,多分枝,全株被白色长柔毛,叶对生,匙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3 - 11厘米,宽0.8 - 3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边缘有波状粗齿,两面有白色长柔毛,轮伞花序多花,排列成顶生假穗状花序;花萼钟形,5裂;花冠唇形,淡蓝色或淡红紫色,筒内有毛环,上唇直立,2裂,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前对较长;花柱先端2裂,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褐色,花期3 - 7月,果期5 - 11月。
(二)药用部位
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生血根的药用价值
生血根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在民间和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以下是其主要功效及应用:
(一)主要功效
功效 | 详细说明 |
---|---|
清热解毒 | 可用于治疗热毒病症,如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等,能清除体内热毒之邪,减轻炎症反应。 |
凉血散瘀 | 对于血热引起的咯血、衄血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还能消散瘀血,缓解因瘀血阻滞导致的疼痛。 |
止咳化痰 | 可用于治疗咳嗽、咳痰等症状,尤其适用于肺热咳嗽,能减轻咳嗽程度,减少痰液分泌。 |
(二)临床应用
- 治疗咽喉肿痛:取生血根鲜草适量,捣烂绞汁,加少许蜂蜜调服,每日数次。
- 治疗痈肿疮毒:将生血根鲜草捣烂,外敷于患处,可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 治疗肺热咳嗽:用生血根干品15 - 30克,加水煎服,每日一剂。
生血根中药名FAQ常见问题大全
(一)问:生血根有毒吗?可以直接食用吗?
答:生血根本身没有明显的毒性,但不建议直接食用,虽然它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作为中药材,其药用成分和剂量需要经过专业的调配和处理,直接食用可能无法准确掌握其用量,而且其口感可能不佳,还可能因个体差异出现不良反应,如果有药用需求,应在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二)问:生血根可以长期服用吗?
答:不建议长期服用生血根,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偏性,生血根也不例外,虽然它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等功效,但长期服用可能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其寒凉的药性可能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应根据病情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疗程服用,病情好转后应及时停药。
(三)问:生血根和其他药物有配伍禁忌吗?
答:目前虽然没有明确权威的资料表明生血根与其他药物有绝对的配伍禁忌,但在使用时仍需谨慎,在中医用药中,药物的配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生血根性寒,如果与一些温热性的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影响彼此的药效,而且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在与其他药物配伍时,最好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生血根的采集与保存
(一)采集
生血根全年可采,但以春季开花前或秋季花后采挖为佳,此时植株的药用成分含量相对较高,采挖时,将全草连根挖出,注意避免损伤植株。
(二)保存
- 鲜用:如果需要鲜用,可将采挖回来的生血根洗净,用湿布包裹,放在阴凉潮湿处保存,一般可保存1 - 2天。
- 干用:将洗净的生血根摊开,放在通风干燥处晾干,或用文火烘干,干燥后的生血根应放在密封的容器中,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以防霉变和虫蛀。
生血根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能为人们的健康带来益处,但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专业人士的建议,确保用药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