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总有人留言说"胃疼起来要人命",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磨人的小妖精——胃病,作为一个被慢性胃炎折磨了八年的资深老胃友,这些年试过的中药方子能装满三个抽屉,今天就掏心窝子给大家分享几个真正有效的古方,不过先说好,治病还得听医生的,这些方子当个备用锦囊挺合适。
【这些胃病信号别硬扛】 很多小伙伴觉得胃胀、反酸都是小毛病,拖到疼得打滚才重视,其实身体早就给你发预警了:早上起床嘴里发苦,吃饭没胃口还容易胀气,稍微吃点凉的就拉肚子,这些都要警惕,我当年就是抱着"年轻扛得住"的心态,把小毛病拖成了老胃病。
记得去年清明回老家,邻居张婶看我捂着胃直冒冷汗,赶紧塞给我个土方子,她说这是她爷爷当年走街串巷卖跌打药时,跟老郎中换的方子,现在把这压箱底的宝贝分享给大家,不过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最好找中医师辨证后再用。
【五个传世经典胃药方】
-
甘草蜂蜜饮(适合大多数胃痛) 这个方子简单到离谱,就三样东西:生甘草10克+陈皮5克+蜂蜜一勺,每天抓一把煮水喝,像喝茶似的续着喝,甘草是出了名的"和事佬",专门调解胃里酸碱平衡,我有个快递小哥朋友,天天吃冷饭落下胃病,喝了两周说烧心的感觉轻多了。
-
姜枣小米粥(针对虚寒胃) 老话常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这个粥方就是最好的证明,生姜三片切丝,红枣掰开去核,加上一把炒过的小米,慢火熬出米油,特别适合那些吃点凉的就窜稀,冬天手脚冰凉的朋友,我奶奶以前总在霜降那天开始煮,说要给胃穿件棉袄。
-
砂仁木香茶(专治胀气打嗝) 有次在药材市场看见老师傅调香囊,随手记下这个搭配,砂仁5克打碎,木香3克,开水焖泡当茶饮,这俩兄弟组合堪称"胃肠通气机",尤其适合饭后胀得像个皮球,不停打嗝放屁的那种,记得要用保温杯闷够半小时,香气出来效果才好。
-
蒲公英根茶(胃炎反复发作必备) 别小看路边野草,正经药店买的干蒲公英根可是消炎高手,每天取10克煮水,连喝带渣嚼咽,我同事体检查出幽门螺杆菌超标,西医开了抗生素又怕伤胃,配合这个喝了一个月再去复查,指标降了不少,不过体寒的人要搭点姜片平衡。
-
焦三仙山楂丸(吃撑了急救用) 这个属于应急方,专治暴饮暴食后的撑胀感,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15克,像熬中药一样煎成浓汁,加点红糖调服,上次家庭聚会吃多了,我偷偷喝了半碗,那感觉就像给胃装了抽油烟机,咕噜咕噜全消化了。
【用药如用兵,讲究天时地利】 老中医总爱唠叨"辩证施治",这话一点不假,就拿最简单的胃痛来说,要是吃了生冷疼的,可能是寒邪犯胃;要是半夜饿得疼,八成是阴虚作祟,我表叔当年把治寒胃的良附丸当零食吃,结果原本只是晨起恶心,硬生生吃成了口干舌燥。
还有药材质量特别关键,千万别在菜场买所谓的"土药材",前年我在旅游区买过号称"野生灵芝",拿回家炖汤苦得吓人,后来懂行的朋友说是树芝冒充的,现在都固定在同仁堂买饮片,贵是贵点但心里踏实。
【过来人的血泪教训】 刚开始喝中药那会儿,我总学电视剧里"吨吨吨"猛灌,结果三天不到就上火长痘,胃反而更难受,后来才明白要像品茶一样小口抿,让药性慢慢渗透,特别是含黄连、黄芩这类苦寒药的方子,更要遵医嘱控制剂量。
饮食禁忌也得唠明白:喝治胃中药期间,牛奶绿豆糕这些看似温和的食物反而是大忌,它们会和中药成分打架,轻则降低药效,重则引起腹泻,我当初就贪嘴吃了碗豆腐脑,结果半夜跑急诊,这教训够深刻的。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胃病真不是靠几副药就能断根的,我现在养成了雷打不动的作息:晚上十点前必上床,早餐永远备着山药糊,再忙也会抽出十分钟揉腹,上个月体检,困扰多年的胃黏膜充血居然没了,所以说啊,治胃如造林,中药是浇水施肥,关键还得自己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