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听街坊邻居念叨"感觉自己被腌入味了",其实这话还真没说错!三伏天里空调房与室外温差大,冰饮冷食不断,十个人里有八个都被湿气缠上,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家传的祛湿小秘方——用陈皮荷叶泡脚,这可是我跟中医院退休的张爷爷学的宝贝法子。
记得去年梅雨季,我整个人像泡发的笋干似的沉甸甸,张爷爷瞧我舌苔厚腻,把脉后笑呵呵说:"丫头,你这身子都快能酿米酒了!"他教我用家里存了三年的新会陈皮配上新鲜荷叶,煮水泡脚驱寒湿,当时我还嘀咕:这俩厨房常客还能治未病?
说起这陈皮可大有讲究,前阵子我妈收拾阁楼,翻出个泛黄的陶罐,里面藏着爷爷当年晒的橘子皮,表面布满"鲨鱼纹",油室像撒了金粉似的,凑近闻还有淡淡的柑橘香,张爷爷说这种自然陈化的才是宝,人工烘干的药效总要打折扣,若是买不到三年陈,用当年新橘皮晒半年也能应急。
荷叶倒是随处可得,但要想药效好,得选那种撑开如伞、背面绒毛密实的成熟荷叶,菜场卖藕的阿婆最懂行,她家的荷叶清晨现摘,叠成一摞摞的绿伞,买两块钱就够泡三次脚,不过要记住,荷叶见水容易蔫,现采现用最好,实在要用干荷叶,得提前浸泡半小时。
具体操作特别简单:撕三四个乒乓球大小的陈皮,再加两片荷叶,冷水下锅煮开后再咕嘟十分钟,看着清水慢慢染成琥珀色,空气中飘着若有若无的果香,这时候把双脚放进去,瞬间就像踩进初夏的溪水里,刚开始可能不太适应这种温吞水,但五分钟后就会觉得热气顺着脚踝往上窜,后背微微出汗最舒服。
我坚持泡了两周,某天早上照镜子吓一跳——眼睑不再浮肿,舌苔淡了大半!更意外的是多年不离的痛经居然没来捣乱,现在办公室姐妹见我就问:"你最近是不是瘦了?"其实体重秤根本没变化,只是下肢水肿消了,整个人看起来轻盈不少。
当然泡脚也有门道,最佳时间是晚上7-9点,这时肾经当令,药效吸收最好,水温要控制在42℃左右,太烫反而伤阴,泡到额头微汗就该收手,大概20分钟为宜,泡完别急着吹空调,用毛巾轻轻吸干水分,喝杯温水最解乏。
有次闺蜜来家借宿,看我端着木桶泡脚直撇嘴:"这不老太太养生法么?"结果第二天她偷偷问我陈皮哪买的,原来她常年手脚冰凉,泡了三天就说指尖回暖了,现在我们约着每周三一起泡脚,边敷面膜边聊八卦,倒也成了解压新方式。
不过也不是人人适用,体虚怕冷的姐妹可以加点艾叶中和寒性,高血压患者要控制水温别超过40℃,孕妇和经期姑娘最好先问过大夫,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一本难念的经。
上个月带老爸去体检,他多年的痛风指标降了不少,老头现在每天傍晚雷打不动搬板凳坐灶台前盯火候,还振振有词:"浪费橙子皮?那可是千金不换的和胃丹!"看着他认真翻动陈皮的模样,突然觉得这传承千年的养生智慧,就藏在柴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