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这黑乎乎的小颗粒,咋看着像炒焦的芝麻?"老张拿着中药包疑惑地问我,作为跟着爷爷学了二十年中医的"药三代",这种情况我见得太多了,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味容易和芝麻"撞脸"的中药材,看完别再把它们认错啦!
【第一味】沙苑子——补肾界的"黑珍珠" 记得去年给邻居王叔配药时,他盯着药方上的"沙苑子"直挠头:"这不就是超市买的黑芝麻吗?"其实这黑褐色的小籽儿大有乾坤,沙苑子其实是扁茎黄芪的种子,表面带着特有的肾形凹陷,放大镜下能看到细密的网纹,老辈人常说"沙苑子泡酒,腰腿有劲",它可是治疗肾虚腰痛的常用药,不过要提醒各位,正宗的沙苑子泡水会显淡绿色,而芝麻泡水可是会掉色的哦!
【第二味】葶苈子——藏在十字花科里的"小芝麻" 前些天抓药时遇到个新手中药师,把葶苈子当成芝麻掺进补药里,吓得老师傅赶紧拦下,这黄棕色的小颗粒确实是十字花科植物的种子,和白芝麻大小差不多,但仔细瞧会发现它更扁更长,老中医都知道"葶苈子泻肺平喘",对痰多咳嗽特别管用,不过这味药性子烈,得像泡茶那样用纱布包着煎,不然满锅都是漂浮的小颗粒。
【第三味】菟丝子——寄生草里的"微型芝麻罐" 上个月去药材市场,发现有摊主把菟丝子当芝麻卖,这灰棕色的小籽虽然长得像芝麻,却是寄生植物的种子,记得爷爷总说"菟丝子煮粥,养肝明目",它表面那层黏液质可是重要特征,教大家个鉴别窍门:用手搓热菟丝子,会散发出特殊的豆腥味,而芝麻只有油香,不过现在市面上真菟丝子越来越少,很多都是便宜替代品,买的时候要擦亮眼睛。
【第四味】补骨脂——带着"老年斑"的中药芝麻 有次帮亲戚鉴定祖传药方,发现里面混着暗褐色的补骨脂,这味药表面坑洼不平,像极了上了年纪的"芝麻爷爷",别看它长相普通,可是治疗骨关节疾病的妙药,我们药房有个偏方:补骨脂配杜仲泡酒,专治老寒腿,不过要提醒各位,补骨脂含有呋喃香豆素,白天服用要注意防晒,不然皮肤容易变黑。
【第五味】芥子——白芝麻的"双胞胎兄弟" 上周给李阿姨调咳嗽药时,她指着方子里的"芥子"问:"这不是白芝麻吗?"其实白色圆滚滚的芥子确实容易混淆,不过老药工都知道,芥子放在嘴里会泛起刺辣感,这是它含挥发油的特征,现在药店里常见的是黄芥子,但古方里用的白芥子药效更猛,不过已经很少见了,用芥子敷脚心治小儿咳嗽,这可是我家祖传的小秘方。
说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发现中药世界真是奇妙?不过要郑重提醒:这些药材虽然长得像芝麻,但药效千差万别,就像人参和萝卜,外形可能相似,作用却天壤之别,最后分享个实用小技巧:真芝麻遇水会膨胀发软,而这些中药材大多质地坚硬,下次在中药房看到"芝麻粒",可别急着下结论,多问问老师傅准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