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台收到好多宝妈留言,说自家娃睡觉时喉咙总像拉风箱似的呼哧呼哧响,其实这种情况在中医里叫"喉间痰鸣",很多新手妈妈遇到都会手忙脚乱,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无数宝妈揪心的问题,再给大家分享个祖传的调理方子。
先搞懂这"痰"从哪来 很多宝妈觉得宝宝嗓子有痰就是感冒了,其实没那么简单,我家小侄女半岁时候也这样,喝奶时喉咙就跟藏了个小鱼泡似的,带她看中医才知道,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运化能力弱,稍微喂养不当就容易积食生痰,特别是奶粉喂得多的娃,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老祖宗留下的化痰妙方 这个方子是我跟诊时偷师来的,特别适合一岁以内的小娃娃: 茯苓5克(健脾利湿) 陈皮3克(理气化痰) 炒莱菔子4克(消食导滞) 淡竹叶2克(清心除烦) 用法超简单:每天抓一小把煮水,当平常白开水给娃喝,注意要用陶瓷锅小火慢熬,煮到水量减半就行,我表姐家双胞胎喝了三天,打嗝带出的痰音明显少了。
真实案例分享 去年小区张姐家二宝出生就带着这种痰鸣声,月子里急得直往医院跑,后来老中医教了她个小窍门:用棉签沾点橄榄油,轻轻擦娃的上颚板牙位置,刺激吞咽反应,配合着上面的方子喝,不到两周那呼噜声就听不见了,现在孩子一岁多,嗓子清亮得很。
养护要注意这些细节 1.喂奶姿势要正确 很多痰鸣其实是奶液残留闹的,喂完奶一定要竖抱拍嗝,听到"嗝"的一声才算完成整套流程,我见过有宝妈直接把娃平躺放下,结果奶液倒流加重痰音。
辅食添加有讲究 蛋黄、肉泥这些容易生痰的食物要晚点加,刚开始添辅食时,可以把山药蒸得软烂,拌在米糊里一起吃,山药可是健脾祛湿的好东西,比吃药强多了。
环境湿度控制好 北方冬天暖气太足时,记得用加湿器,湿度保持在50%-60%最合适,太干太湿都会让痰更难排出,可以放盆清水在暖气片上,或者挂条湿毛巾。
什么情况要去医院? 如果发现宝宝: ① 呼吸时肋骨间隙明显凹陷 ② 嘴唇周围发青 ③ 吃奶时呛咳严重 ④ 持续发烧不退 这时候千万别自己瞎折腾,赶紧去儿童医院,普通喉间痰鸣的孩子精神状态一般都挺好,该吃吃该玩玩,要是整天蔫蔫的没精神,就要警惕其他问题了。
预防胜于治疗 每周可以给宝宝做两次小儿推拿: 补脾经:拇指桡侧从指尖推向指根,20次 清肺经:无名指掌面从指根推到指尖,100次 揉膻中:两乳头连线中点,顺时针轻揉3分钟 这几个手法特别简单,洗澡后做效果最好,隔壁王奶奶家外孙就是这么调理的,现在两岁了再没出现过痰鸣。
最后唠叨一句:每个宝宝体质不同,方子用量要根据年龄调整,就像养花要因地制宜,育儿也得灵活变通,要是试了两周还没改善,最好还是找靠谱的中医号脉看看,希望这些经验能帮到被宝宝痰鸣声折磨的宝妈们,祝所有小宝贝都能睡得香香,吃得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