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崩别慌!老中医推荐的救命药方,收藏备用!

一归堂 2025-05-05 科普健康 1605 0
A⁺AA⁻

姐妹们,今天咱们聊一个让很多姑娘闻风丧胆的话题——血崩,别一听到"血崩"就吓哆嗦,这可不是电视剧里那种吐血昏厥的吓人场面,但在中医眼里,它确实属于妇科急症,不过别怕,老祖宗留下的药方比医院挂号费良心多了!(注意:以下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具体用药请遵医嘱)

血崩到底是个啥?

说白了就是女性非经期突然大出血,像水龙头没关紧似的哗哗流,西医叫"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中医归为"崩漏"范畴,有人换个季就漏,有人熬夜就崩,还有人莫名其妙就哗啦啦……这玩意儿可不光吓人,失血过多真会出大事!

老中医说:血崩不是病,是身体在拉警报!

我采访过几位三甲医院的中医科大佬,他们说血崩就像手机电量警示灯——表面是血流不止,其实是五脏六腑在求救,常见三种情况:

  1. 脾气虚:就像沙袋堵不住洪水,固摄不住血液
  2. 肾气亏:好比水库闸门松了,封藏能力下降
  3. 血过热:想象火锅滚烫的汤,热迫血行收不住

祖传药方大公开(拿小本本记好)

▶ 脾虚型崩漏(气不摄血)

经典方子:固本止崩汤

  • 党参15g(补气高手,相当于给堤坝打桩)
  • 白术10g(健脾大将军,专门加固沙袋)
  • 黄芪20g(补气扛把子,吊着一口气别泄)
  • 当归6g(补血但不滋腻,像温水灭火)
  • 黑姜3片(温中止血,比冰敷靠谱)

适用表现:出血色淡质稀,面色蜡黄,爬楼梯都喘,舌边齿痕明显(镜子看舌头就知道)

▶ 肾虚型崩漏(封藏失职)

镇宅之宝:左归丸加减

  • 熟地18g(补血界巨无霸,但需配伍防腻)
  • 山药15g(平补脾肾,温和得像热粥)
  • 山萸肉10g(肝肾同补,专治腰酸腿软)
  • 龟板胶9g(滋阴潜阳,想象给火炉加盖子)
  • 鹿角胶6g(阴阳双补,像给水库换新闸)

特别注意:这类崩漏常伴腰膝酸软,晚上盗汗,月经像滴水漏隔夜那种

▶ 血热型崩漏(热迫血妄行)

清凉方案:保阴煎加减

  • 生地15g(凉血圣手,像往火锅里加冰块)
  • 黄芩9g(清上焦热,堪比灭火器喷头)
  • 黄柏6g(清下焦热,专治烦躁口苦)
  • 白芍12g(柔肝止痛,让肝脏别上火)
  • 丹皮9g(凉血散瘀,防止血块堵车)

识别特征:血鲜红量多,小腹灼热,口渴想喝冷饮,舌红得像刚吃完辣条

救命贴士:吃药不如早预防!

  1. 红枣桂圆粥:每天抓一把煮粥,补血效果比红糖水实在
  2. 艾灸隐白穴:大脚趾内侧,出血期紧急止血神器(小心别烫泡)
  3. 忌口清单:冰淇淋、西瓜、海鲜统统靠边站,血崩时别学女汉子
  4. 情绪管理:生气就像给火山浇油,佛系养生才是王道

划重点!这些事千万别做

✅ 别信网传"止血神药",乱吃三七可能雪上加霜
✅ 拒绝偏方灌白酒,酒精扩张血管会更糟
✅ 量多/持续超7天赶紧去医院,该输血别硬扛
✅ 调经期间少吃笋、海带等发物,别问为什么

最后唠叨一句: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同样出血有人需补气,有人得滋阴,建议先把症状拍清楚(手机拍照舌苔、记录血量颜色),找靠谱中医望闻问切,毕竟身子骨是自己的,宁可多跑一趟医院,也别拿身体试药方!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