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了猴是中药吗?扒一扒这个土里钻的神奇功效

一归堂 2025-05-05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哎呦!这玩意儿真能入药?"上周我在公园遛弯时,看见几个大爷蹲在树下挖东西,凑近一看,原来是在挖知了猴(也就是金蝉),老李头神秘兮兮地说:"这可是好东西,泡酒治风湿,油炸还是道硬菜!"没想到这黑不溜秋的小虫子,居然牵扯出这么多门道,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让人又爱又怕的"土里钻"。

之了猴到底是个啥?

第一次听到"之了猴"这个名字,我还以为是四川方言里的某种猕猴,后来查资料才发现,原来这是某些地方对"知了猴"的叫法,所谓知了猴,就是蝉的若虫形态,北方叫它"爬蚱",河南人称"节流龟",最广为人知的称呼还是"金蝉",这货每年夏天会在树上脱壳变成知了,但在钻出地面到蜕皮前的这个阶段,才是它身价倍增的时候。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晚上打着手电筒去树林里"夜袭",总能逮着几只,那时候只觉得好玩,哪知道这黑黢黢的小东西还是个宝贝,现在想想,老一辈人说"吃啥补啥",倒也不是全没道理——毕竟知了猴破土而出的力气,看着就挺带劲的。

中药铺里的隐藏选手

翻开《本草纲目》,李时珍老爷子早就给知了猴盖过章,书上记载这东西"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还能"定惊解痉",老中医告诉我,晒干的金蝉在中药房里确实常见,特别是治疗小儿夜啼、破伤风这些病症时,经常会和其他药材配伍使用,不过现在野生数量少了,很多药房用的是养殖的,效果据说也不差。

去年邻居王婶就闹过笑话,她孙子半夜哭闹,听说蝉蜕能安神,非要拿知了猴熬汤,结果火急火燎地煮了半锅,孩子呛得直咳嗽,后来才知道,人家药典里写的是用"蝉蜕"(就是知了猴褪下的壳),不是活体啊!这事告诉我们,老祖宗的智慧虽好,也得讲究科学用法。

从树根到餐桌的奇妙旅程

要说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还是知了猴的吃法,豫东地区有道名菜叫"油炸金蝉",面糊裹着炸得酥脆,配上辣椒孜然,香得直跺脚,山东人更喜欢生腌,说是这样能保留鲜味,不过我总觉得生吃虫子需要点勇气,毕竟那蠕动的触角看着就瘆人。

前年去徐州出差,当地朋友特意带我去尝"爬蚱酱",玻璃罐里泡着黑乎乎的虫体,说是用高度白酒浸的,我硬着头皮抿了一小口,别说,还真有点海鲜的咸香,现在回想起来,那股子泥土混合酒精的味道,倒是和喝惯的养生酒完全不同。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土黄金"

别看现在满大街都是油炸知了猴的小摊,早些年这可真是稀罕物,90年代一斤才几毛钱,勤快的人夜里出去挖,天亮能卖个十几块,后来不知道哪个专家说这玩意高蛋白,价格直接坐火箭,现在养殖场里出来的要价上百块,野生的更是炒到两三百,堪比小龙虾的身价。

不过这里要敲黑板:野生知了猴属于昆虫纲同翅目蝉科,受法律保护不能随便捕捉,前几年我们村就有个人因为电鱼机捕蝉被罚款,说是破坏生态平衡,现在想吃都得买养殖的,虽然贵点,但至少不会把树林里的幼虫都薅光了。

偏方奇谈与现代研究

民间关于知了猴的传说可不少,有人说它能治破伤风,有人拿它敷刀伤,甚至还有产妇用来发奶水的土方子,不过这些说法大多停留在经验层面,就像我奶奶非说蝉蜕泡水治嗓子疼,其实可能就是心理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这小东西确实含有72%的蛋白质,还有多种氨基酸,某农业大学做过实验,发现金蝉提取物对肝损伤有修复作用,不过这些实验室数据离真正治病还差着十万八千里,权当给爱吃找个科学借口罢了。

最近总看见短视频里有人直播吃知了猴,评论区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这是浪费蛋白质,有人觉得美味当前管它那么多,要我说啊,不管是当药材还是下酒菜,适量食用才是关键,毕竟老话讲得好:"蝉蛹虽好,不可贪嘴",万物讲究个平衡不是?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