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药硫磺价格暴涨背后,市场乱象与行业真相

一归堂 2025-05-05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最近跑中药材市场时,总能听见商户们议论"硫磺价又涨了",作为传统中药熏蒸杀菌的必备材料,硫磺价格这两年像坐过山车,从每公斤20多元飙到80元,部分产区甚至突破百元大关,这波涨价究竟藏着什么门道?带着疑问,我走访了安徽亳州、河南禹州等中药材集散地,揭开了这个"小药材"背后的大江湖。

价格疯涨谁在推手? 在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经营硫磺批发的老张指着库存清单直叹气:"去年这时候整车发货,现在半吨货都要分批卖。"数据显示,2023年工业级硫磺均价同比上涨230%,中药用精制硫磺涨幅更甚,究其原因,上游原料供应吃紧是主因——国内主要硫磺产地集中在云南、青海等地,近年环保督查导致小矿场关停,而进口硫磺受国际货运影响延迟靠港。

市场里的"阴阳账本" "要发票吗?加10个点。"在禹州药材市场,不少档口摆出两套价格,这种"阴阳账"在硫磺交易中已成潜规则,部分商家通过不开票销售规避税费,却把成本转嫁给合规采购的药企,更令人担忧的是,低价劣质硫磺开始泛滥,有药商透露,有些硫磺纯度不足90%,掺杂石膏粉甚至工业废料,但外观难以分辨。

熏硫工艺的"生死博弈" "用硫量超标会被药监局盯上,但不用又存不住药材。"某中药饮片厂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按照《中国药典》规定,山药、百合等药材硫残留不得超过150mg/kg,但实际熏蒸中,要达到防虫防腐效果,硫磺用量往往接近临界值,如今原料涨价,中小药企为控制成本,开始冒险采购非标产品,形成恶性循环。

替代方案的困境与突破 面对高价硫磺,行业也在寻求出路,江西某企业试水"气调贮藏"技术,用氮气置换空气保鲜药材,但设备改造费用高昂,更多药商转向"组合拳":用臭氧发生器配合低温仓储,虽增加运营成本,但能减少60%硫使用量,不过这些新技术推广缓慢,中小商户仍依赖传统熏硫工艺。

监管漏洞下的灰色地带 采访中发现,硫磺质量监管存在盲区,虽然国家明确区分工业硫和食品级硫磺,但在实际流通中,部分工业硫通过贴牌摇身变成"中药专用",某检测机构工程师透露,他们曾发现标注"药用硫磺"的产品砷含量超标7倍,而这些劣质硫磺多流向小型中药材加工坊。

产业链上下游的博弈战 在甘肃定西马铃薯产区,药农老李告诉记者:"去年买硫磺花了血本,今年打算自己烧制土硫磺。"这种民间土法生产存在安全隐患,但成本仅为市售产品的1/3,大型药企开始布局硫磺战略储备,某上市公司半年囤积200吨优质硫磺,引发市场恐慌性采购。

破局之路在何方? 要破解硫磺困局,需多方合力,建议建立中药材硫磺溯源系统,强制标注产地、纯度等信息;推动熏蒸技术标准化,制定分级使用规范;鼓励药企共建联合采购平台,降低议价成本,更重要的是加快研发新型绿色保鲜技术,如浙江大学团队开发的"中草药生物保鲜剂"已进入试验阶段。

站在堆满硫磺麻袋的仓库前,看着装卸工忙碌的身影,突然想起老中医说的那句话:"药材之道,贵在平衡。"当传统工艺遭遇现代市场冲击,或许只有回归质量本质,才能让这份"火与石"的千年智慧继续造福世人,毕竟,关乎健康的药材,容不得半点"硫"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