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中药材销售协议前必看!这些坑你别踩

一归堂 2025-05-05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最近老李在朋友圈吐槽,说自己收了一批虫草结果全烂在手里,究其原因,竟是和收购商签协议时漏了保质期条款,这年头做中药材生意,光懂药材不懂协议真不行,今天咱们就来唠唠中药材销售协议里的门道,全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血泪经验。

协议不是摆设 是救命稻草 去年安徽亳州的王老板就栽过跟头,他给药厂供金银花,货到对方仓库后突然压价,说水分超标要扣30%货款,王老板傻眼了,当初觉得都是老关系,口头约定"常规标准",结果检测报告出来含水量12%,超出合同里写的9%-11%范围,这才明白白纸黑字多重要,最后闹到打官司才要回七成货款。

核心条款得像中药配伍一样讲究

  1. 质量标准要带"尺子" 别光写"符合药典标准",得把具体指标量化,比如黄芪,就得注明浸出物不得少于30%,重金属含量不超过5ppm,见过最离谱的协议只写"无杂质",结果买方以"肉眼可见小石子"为由退货,卖方只能吃哑巴亏。

  2. 交货时间要留"缓冲带" 中药材受天气影响大,去年陕西旱灾,有个种植户按协议6月15日交丹参,结果持续高温导致有效成分下降,建议写明"如遇不可抗力可协商延期",最好附加气象证明作为免责依据。

  3. 验收标准要"双保险" 别只写"到货后7天内验收",得分开写:外观检验当场做,成分检测给买方15个工作日,遇到过买家故意拖到第14天才送检,这时候再发现问题就过了索赔期。

暗藏玄机的条款得像挑药材一样细辨

  1. 包装条款里的"文字游戏" 有协议写"普通包装",结果买方要求恒温车运输,运费差价都得卖方承担,现在聪明人都写明白:"采用防潮铝箔袋真空包装,每件重量不超过25kg"。

  2. 违约责任要"对等" 见过协议里写"卖方延迟交货日罚千分之三",但买方逾期付款只写"尽快处理",这种明显偏袒的条款,打官司时法院都可能调整违约金比例。

  3. 争议解决地有讲究 某次见协议写"争议提交上海仲裁委",卖方在云南偏远山区,真要仲裁得跑两千公里,现在都学精了,直接写"双方所在地法院管辖"更公平。

签字前的"望闻问切"

  1. 对方资质要"验明正身" 别光看营业执照,得查药品经营许可证范围,有次药商收西洋参,结果买方根本没有经营中药饮片资质,最后被药监局查封,货款都要不回来。

  2. 付款方式要"分期锁定" 大额交易别一次性打全款,见过30%定金+60%到货付+10%质检合格付,这样能卡住每个环节,最怕写"货到付款",有些药店收到货就耍无赖。

  3. 特殊情形要"未雨绸缪" 像疫情这种特殊情况,得在补充条款里写明:"如因疫情防控导致物流延误超过15天,双方互不追究违约责任",去年有批连翘困在高速路口半个月,有协议的都协商解决了。

老话说"契约一张纸,诚信一辈子",但在中药材这个水深的行当,白纸黑字才是护身符,建议各位老板签协议前,起码让法律顾问或老江湖帮忙过目,毕竟几吨药材动辄几十万,别因省几千块律师费,最后损失个底朝天,好协议不是用来打官司的,而是让生意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