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疼起来真要命!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过被头痛折磨得辗转反侧的经历,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把对付头痛的秘诀藏在了中药铺里,今天我就带大家认识几位专治头痛的"高手",学会这几招,下次再疼可别再死磕止痛片了!
川芎——头痛界的"万能钥匙"
要说中药治头痛的头号功臣,那必须是川芎,这个长得像鸡爪的药材,从唐代开始就是医书里的常客。《本草纲目》里说它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说白了就是既能通脑络又能活血,我邻居张阿姨常年偏头痛,老中医给她开的方子里十有八九都有川芎,她说现在发作时含片川芎粉在舌下,十分钟就能缓解。
现代研究也发现,川芎里的川芎嗪能扩张脑血管,就像给脑袋做SPA,不过这味药有点"暴脾气",用量要把控好,一般3-9克最合适,要是碰上气血虚弱的头痛,最好搭配当归、白芍这些温和的药材,免得补过头反而上火。
白芷——专治"风吹就疼"的妙药
记得去年冬天有位外卖小哥来店里,说是骑车吹了风整个脑袋都要炸了,我抓了一把白芷让他煮水喝,没想到第二天他精神抖擞地来道谢,这种自带香气的药材最擅长对付风寒型头痛,特别是前额痛、眉骨痛的时候特别管用。
白芷还有个小绝招——做成香囊,把晒干的白芷碎装布袋里随身带着,时不时闻一闻,对预防空调房里的头痛特别有效,不过要注意,白芷性温,如果是燥热体质的朋友,可以搭配薄荷、菊花这类凉性药材平衡下。
细辛——救急先锋也有大讲究
说到细辛,老药师总叮嘱我"此药猛于虎",这味药确实厉害,对那种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有奇效,但用量必须严格控制在1-3克之间,我见过有人用细辛泡酒外擦太阳穴,确实能快速止疼,但千万记住不能内服过量,否则会麻翻舌头。
现在药店里常见的是辽细辛,相比华细辛毒性小些,要是受风着凉后脖子僵、头痛得像戴紧箍咒,可以用细辛粉加生姜汁调成糊状,敷在大椎穴上,发热后再洗掉,效果堪比热敷仪。
吴茱萸——搞定顽固性偏头痛
有位教数学的王老师,二十年的老偏头痛,吃遍西药都不管用,后来老中医给他开了吴茱萸打底的方子,配合针灸,居然三个月没再犯,这种味道发苦的药材特别擅长温暖肝经,对那种生气后加重、女性经期发作的偏头痛效果显著。
吴茱萸还有个妙用——泡脚,拿30克煮水兑木桶温水,泡到脚腕发红,特别适合寒湿体质的人,不过这药性烈,阴虚火旺的朋友用了可能会口干舌燥,最好找大夫搭个甘草之类的缓冲下。
天麻——头晕头痛的"稳压器"
经常眩晕伴随头痛的朋友,抽屉里肯定备着天麻,这玩意儿不温不燥,对高血压、颈椎病引起的头痛最对症,我记得有次陪老妈去山里采菌子,她不小心摔了一跤,回来就说脖子僵、头胀,赶紧炖了天麻乳鸽汤,喝了两天就好利索了。
现在市面上有种天麻粉,早晚各冲一勺,坚持吃对改善脑部供血有帮助,不过要买正经的野生天麻,种植的药效差远了,辨别方法很简单,真天麻表面有明显横纹,煮熟后不会变软塌。
苍耳子——鼻炎头痛者的救星
很多小伙伴不知道,反复鼻塞引发的头痛,罪魁祸首其实是鼻腔问题,这时候该请苍耳子出马了,把这小果子轻轻捣碎,小火炒出油,用纱布包着塞鼻孔,每天轮换着堵半小时,连续三天,头痛连带鼻涕都会消停。
不过要提醒下,苍耳子带毒,绝对不能直接吃,想内服的话一定要炒到焦黄,而且量控制在3-6克,现在药店有制过的苍耳子,安全多了,配上辛夷花泡茶,对鼻窦炎头痛特别友好。
蔓荆子——眼睛酸胀引发头痛的克星
长时间看屏幕导致的眼眶痛、太阳穴胀痛,这就是蔓荆子的主场了,这轻飘飘的小种子能疏散风热,就像给眼睛做冰敷,我有次加班盯电脑到凌晨,眼球涨得生疼,抓了一把蔓荆子煮鱼头汤,喝完整个人都松快了。
平时用蔓荆子粉末掺在眼膜贴里,冷藏后敷眼睛,对缓解视疲劳头痛有奇效,不过这药偏凉,要是手脚冰凉的虚寒体质,最好加点枸杞、桂圆中和下。
柴胡——情绪性头痛的解郁高手
压力大、生闷气时的两侧头痛,多半都是气滞惹的祸,这时候该派柴胡上场了,记得有段时间我接了个急单,天天熬夜改方案,右侧头一跳一跳地疼,老中医让我用柴胡、香附、陈皮煮水当茶喝,果然喝两天心情松快了,头痛也不缠着了。
柴胡最妙的是能疏肝理气,对更年期女士的潮热头痛特别有用,不过这药得趁新鲜用,放久的柴胡挥发油流失,效果至少打对折。
葛根——颈源性头痛的福音
现代人十个有八个颈椎不好,僵硬的脖子连着后脑勺疼,这时候就得请葛根出马了,我有次落枕疼得不敢转头,用葛根粉冲米粥,加上热敷大椎穴,半天功夫就能活动自如,这带筋的块根药专门松弛颈部肌肉,对办公室一族最友好。
现在流行的葛根木瓜汤,每周喝两次,对预防低头族的头痛特别管用,不过葛根性凉,胃寒的朋友可以加点生姜同煮,既能护胃又不影响药效。
全蝎与蜈蚣——疑难杂症的终极武器
碰到那种几十年的老头痛,常规药物搞不定的,就得请虫类药出山了,全蝎息风镇痉,蜈蚣通络止痛,这两味"猛将"常搭档使用,不过它们毕竟带毒,必须严格炮制后才能入药,而且得从小剂量开始试探。
我见过最严重的病例是个工地师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