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在后台问我中药杜蛎的事儿,今儿咱就唠透它!"老李头放下手里的紫砂壶,从抽屉里掏出一沓标本照片,"别看这黑不溜秋的贝壳,可是药膳房里的宝贝疙瘩。"
【认准真面目】 中药杜蛎学名牡蛎,但入药的可不是夜市烧烤摊上那种大海蛎子,老药师指着图片库说:"要选壳厚不超过1厘米的野生小牡蛎,这种外壳呈土黄色带暗纹的才是正经药材。"仔细看图能发现,正品表面有细密鳞片状突起,像穿了层青苔铠甲,断面则像珍珠母般泛着荧光。
【千年药典记载】 《神农本草经》里早有记载,这黑家伙能"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翻看古籍配图,古人绘制的杜蛎图活像只缩着爪子的乌龟,倒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画得真切,连壳内褶皱都描得清清楚楚,现在中药铺里还保留着用麻绳串杜蛎风干的传统,看着就像串起来的铜钱。
【炮制有讲究】 "生杜蛎镇惊安神,煅杜蛎收敛固涩。"老师傅边说边展示对比图,生品断面洁白如玉,煅过后则变成松脆的焦黄色,民间偏方里常用煅杜蛎粉治盗汗,把贝壳碾成细粉装胶囊,比吃药片管用多了,有张老照片特别有意思,上世纪70年代药厂工人戴着防尘帽,像摇元宵似的在滚筒里炒制杜蛎,满屋子都是海盐味。
【现代研究新发现】 别小看这贝壳,实验室检测发现含18种氨基酸,还有俗称"海底牛奶"的锌元素,有张显微摄影图拍得绝,放大200倍后,杜蛎壳的层状结构像千层酥似的,这正是它能吸附重金属的原理,现在药店里卖的杜蛎钙片,原料就是这些贝壳高温煅烧后的粉末。
【真假辨别手册】 市场上掺假的不少,有人拿养殖贝类冒充,记住三个诀窍:真杜蛎闭壳肌是深褐色,假的偏黄;敲碎后真品内壁有彩虹光泽,假货则是死白色;最狠的鉴别法是泡水,真杜蛎壳会浮在水面打转,仿冒品直接沉底,有张对比图拍了真假各半泡在水里,活像黑白无常飘着。
【药膳妙用大全】 广东人拿杜蛎煲汤治虚火,福建人用杜蛎炖肉丸,北方则爱把煅杜蛎粉掺在包子馅里,有家老字号药膳馆的镇店菜"杜蛎龙骨汤",奶白色的汤里飘着杜蛎壳,喝起来既有海鲜鲜甜又不带腥味,不过要避开菠菜同煮,不然汤会变涩。
【收藏级图谱】 最后奉上高清图集:图1是野生杜蛎生长在礁石缝里的模样,图2展示不同产地的壳色差异,图3对比生熟两种状态,图4呈现显微镜下的晶体结构,建议保存原图,看病抓药时拿出来比对,免得被不良商家忽悠,记得收藏时标注拍摄季节,开春的杜蛎壳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