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跌打秘方,这些中药让你好得更快!

一归堂 2025-05-05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前阵子楼下王叔干活时不小心摔了腿,肿得跟馒头似的,去医院拍片说没骨折,但医生开的药膏贴了三天还是青紫一片,后来小区门口中药铺的老师傅给他配了副草药,煎汤熏洗两天就消了大半淤血,这事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爷爷给扭伤的手腕抹药酒,那股辛辣味混着草药香,竟是跌打损伤的"特效药"。

其实咱们老祖宗对付跌打损伤的法子可多了去了,不像现在人崴个脚就慌着跑医院,以前武馆里的跌打酒、工地上的草药包,都是实打实的民间智慧,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藏在中药柜里的"骨科圣手"。

【活血化瘀三剑客】 要说治跌打,首推藏红花,这可不是西藏产的红花,而是鸢尾科番红花的柱头,别小看这轻飘飘的几根红丝,泡在白酒里两周,每天晃一晃,等到酒变成橘红色,就是现成的活血喷雾,去年我踢球崴脚,教练从柜子底掏出个磨砂玻璃瓶,对着伤处呲呲喷两下,凉丝丝的带着点刺痛,第二天肿就消了大半。

田七更是个宝贝,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就是它,生田七磨成粉直接撒伤口上能止血,熟田七炖鸡爪又是食补良方,记得老家有个瓦匠师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喝田七鸡汤喝了一个月,不仅骨头长好了,连陈年腰疼都缓解了,不过孕妇千万别碰,这玩意儿活血太猛。

艾叶家家户户都有,端午节挂门上的艾草晒干存着,就是天然的消炎药,新鲜艾叶捣烂敷在淤青处,拿纱布固定好,晚上睡觉前换上新捣的,连着三天准见效,我们办公室小刘上次撞桌角青了一大片,用这个方法三天就褪得差不多了。

【厨房里的急救箱】 别以为中药都得现抓,你家灶台上可能就藏着跌打良药,生姜切片擦擦红肿处,辣得直吸气却特别管用,我奶奶当年扭了腰,硬是拿姜汁兑白酒擦了半个月,现在八十多岁还能弯腰择菜。

葱白加白糖也是个妙方,把大葱靠近根的那截白茎剁碎,拌上两勺白糖,敷在没破皮的淤青上,用保鲜膜包严实,这招特别适合穿高跟鞋磨出肿块的姑娘们,既不留印子又不刺激皮肤。

最绝的是面粉调蛋清,两个鸡蛋清搅匀,加普通面粉揉成面团,冰箱里冰半小时,拿出来捏成饼子敷在肿痛处,干了就换新的,这法子救过多少运动健将?篮球队的小子们崴脚都不去医院,直接来训练室找教练要"神奇面饼"。

【药酒里的大学问】 说到治跌打,怎能少得了药酒?我家泡着的那缸"祖传药酒",里面有当归、川芎、桂枝、伸筋草,泡了整五年的高粱酒,每次取两三勺兑温水泡脚,专治脚踝扭伤,隔壁开出租的张师傅有次被乘客碰瓷讹诈,硬是靠这药酒养好了膝盖,省了一笔冤枉医药费。

泡药酒讲究药材搭配,就像炒菜得讲究火候,杜仲补肝肾,续断强筋骨,两者各30克配上500毫升白酒,专治腰肌劳损,我爸年轻时当搬运工落下腰痛的毛病,喝了两个月这药酒,现在天天晨练单杠都没事。

不过药酒虽好可不能贪杯,每天早晚各一次,用掌心搓热后再捂在伤处,像办公室老李那样当二锅头灌,喝得满脸酡红还嫌没效果,那可不地道。

【冷敷热敷的门道】 很多人受伤后急着热敷,其实大错特错,24小时内得用冰袋裹毛巾冷敷,这时候血管正往外渗血,越热肿得越大,等过了一天一夜,才能用中药热敷,艾叶+红花+花椒煮水,拿毛巾蘸着热气腾腾的药汤敷伤处,毛孔张开了药性才能进去。

我表姐滑雪摔脱臼那会儿,中医让她先冷敷两小时,再用栀子粉调醋敷,那酸爽劲看得人直哆嗦,但确实三天就能抬胳膊了,现在她抽屉里常备着装药粉的小罐子,比什么扶他林膏都管用。

【吃出来的硬骨头】 光外敷还不够,内调才是根本,猪蹄炖黄豆听着肥腻,却是补充胶原蛋白的高手,加上几片当归、枸杞,文火炖两小时,汤汁浓稠得像胶水,建筑工地的老赵哥工伤断了三根肋骨,顿顿喝这个,三个月复查时骨痂长得比正常人快一倍。

黑芝麻糊也有大用处,炒熟的芝麻磨细,每天三大勺泡牛奶喝,专门对付骨质疏松,我们社区太极拳队的阿姨们人手一罐,现在个个身轻如燕,单脚站立稳得很。

【救命的禁忌清单】 虽说中药神奇,但有些坑千万别踩,刚受伤别急着揉按,毛细血管破了越揉越出血,去年健身房小王扭脖子,愣是让不懂行的教练掰了半天,结果去医院做牵引花了两千块。

破皮见血的伤口别乱撒药粉,先拿生理盐水冲干净,我同学爬山划破小腿,随手抹了不知哪来的草药,结果过敏起水泡,遭了双重罪。

最重要的一点:如果疼得睡不着觉、肿得发亮、动不了关节,赶紧去医院拍片子,中药治跌打是辅助调理,真骨折错位还得现代医学来搞定。

这些年亲眼见过太多活生生的例子,才越发觉得老祖宗的东西实在,那些晾在阳台的草药、泡在坛子里的药酒、厨房里的土方子,关键时刻真能解急,下次再碰上跌打损伤,不妨翻翻家里的中药箱,说不定某个角落就藏着疗伤的法宝呢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