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祖父留下的药匣子时,翻出个油纸包着的干药材,表面灰褐色带着细密皱纹,凑近闻还有股淡淡的草本清香,老辈人说这是"六寸续断",专治跌打损伤的宝贝,可现在年轻人听到这个名字,怕是要以为是武侠小说里的奇药了。
其实这味中药正名叫"川续断",因古时采收标准要选六寸长的根茎而得名,在云贵高原的深山里,有经验的采药人会在农历六月间寻找它——这时候的根须饱满壮实,断面露出乳白色的木质部,像极了被打断的骨头重新接续的模样,老药师常说:"骨头断了找医生,筋伤骨损找续断",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要说这味药的来历,还得从《神农本草经》说起,两千多年前它就被列为上品药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专门记载过:"续断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伤,续筋骨",咱们祖辈挑担摔伤腰腿,或是木匠师傅被凿子砸了手指,都会抓把续断煮水熏洗,记得小时候见村里王叔盖房摔下梯子,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这味药,配合着骨碎补、土鳖虫,没成想两个月就能拄拐下地了。
别看名字带个"断"字,这药性却以"续"见长,它含有的环烯醚萜类成分就像天然的骨骼粘合剂,现代研究发现能促进成骨细胞生长,有次跟省中医院的骨科教授吃饭,他提起他们研发的接骨膏里就加了续断提取物,临床效果比单纯补钙好得多,不过要发挥药效可得讲究方法,新鲜骨折期不宜急着用,得等到淤血散尽后才能配伍使用。
在民间偏方里,续断的用处可多了,邻村张大娘八十岁还能蹲着择菜,她说每月都用续断、杜仲、枸杞泡酒擦关节,我试过她给的药酒,热辣中带着回甘,擦完膝盖确实暖烘烘的,还有个跑运输的远房表哥,常年喝续断炖猪腰汤,说是能强腰健肾,去年体检腰椎毛病都好转了,当然这些土方子不能替代正规治疗,但作为日常保健倒是值得琢磨。
有意思的是,这味药在不同地区还有个别名,四川人叫它"和尚头",因为根茎顶端膨大得像光头;云南老乡则唤作"马尾伸筋草",据说是观察马匹受伤后自己啃食此草得来的经验,前几年去滇西采风,真见到骡马队老板随身带着晒干的续断,牲口跛脚了就碾碎敷伤口。
现在市面上的续断质量参差不齐,行家教了个鉴别窍门:正宗川续断表面有细密纵纹,折断时能看到银白色胶丝,就像拉开的棉花糖丝,要是买到发黑发霉的,药效就要打折扣了,建议到老字号药房购买,有些还会现场切制,能清楚看见菊花心的横断面。
最近总听说年轻人健身受伤、上班族久坐腰痛,其实古人的智慧早就给了答案,每天用续断30克煎水代茶,配上适度拉伸,比吃保健品管用多了,当然具体用量还是得遵医嘱,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就像祖父说的:"草木虽好,也要对症才灵",这株藏在深山里的接骨仙草,正等着我们重新认识它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