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在后台问"六味中药到底是哪六味?"今天咱就来唠唠这个传承千年的中药配方,您可别小看这六味药,它们组成的方子可是被中医界称为"三补三泻"的经典搭配,光是听着就透着股子聪明劲儿。
先说这六味里的"三补天王",头号大佬当属熟地黄,这黑乎乎的家伙看着不起眼,却是滋阴补血的扛把子,您要是经常熬夜头发一把把掉,脸色蜡黄像枯萎的菜苗,这时候熟地黄就像给干涸的土地浇甘露,专治这种阴虚火旺的毛病。
跟班山茱萸是个双面间谍,既能补肝肾又能收敛虚火,那些个腰膝酸软、尿频尿急的老铁们注意了,它就像给您的肾气加了道防盗门,把元气牢牢锁在身体里,配上怀山药这位健脾高手,一个管先天之本,一个顾后天之源,这对CP能把您虚弱的体质调得明明白白。
再说说"三泻智囊团",泽泻这哥们儿最懂平衡之道,熟地黄补得多了容易腻歪,它就像开胃小菜帮着利水渗湿,牡丹皮更是清热凉血的高手,脸上冒油长痘、夜里盗汗的朋友,它就是您五脏六腑的灭火器,最后登场的白茯苓,堪称养生界的扫地僧,默默帮您运化水湿,还不抢其他药材的风头。
这六位神仙凑在一起,专治那种"亚健康"的别扭状态,您有没有这种感觉?明明没生病,但整天疲乏得像背着壳的蜗牛,腰酸得像扛了座大山,晚上还老做乱七八糟的梦,这些症状在中医眼里都是肝肾阴虚在作祟,而这副药就像精准的瑞士手表,把该补的补上,该清的清掉。
举个实在例子,隔壁王大爷以前上三楼都要歇两趟,自从儿子从药店抓了这六味药煎着喝,现在天天晨练爬白云山都不带喘的,当然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具体怎么用还是得找老中医把脉,毕竟每个人体质不一样。
现在市面上把这六味做成中成药的比比皆是,什么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但说实话,真正懂行的都会自己配药膳,广东人爱拿它炖汤,加几块瘦肉就能滋阴;北方朋友可以用它泡酒,秋冬喝特别养人,不过要提醒一句,这药偏补阴,阳虚怕冷、舌苔厚腻的朋友可得慎用。
最后教大家个简单判断法:对着镜子看看舌头,如果又红又少苔,八成就是阴虚体质,这时候把这六味当茶喝,比吃保健品强多了,当然要是舌苔白腻还老觉得肚子胀,那您就得另请高明了——中医的妙处就在这点君臣佐使的搭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