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暑气正盛,西湖边的荷花开得正好,您知道吗?这满池亭亭玉立的仙子花,不仅美得让人心醉,更是把全身上下都贡献给了中药铺子,今天咱们就扒一扒那些带着"莲"字的中药材,看看它们是怎么悄悄守护中国人健康的。
莲子:千年不腐的"水中灵芝"
在江南水乡的老药铺里,总能看到黄澄澄的干莲子躺在竹匾里,这不起眼的小东西可是大有来头,《本草纲目》里说它"补中益气,养神安眠",老中医常嘱咐熬夜的年轻人用莲子芯泡茶,说是能清心火治失眠。
去年我在苏州采风时,当地老药师教我个窍门:新鲜莲子要去芯才不苦,原来那绿芽般的莲芯虽然苦寒,却是降血压的宝贝,现在药店里卖的去芯莲子,反倒少了这份天然的平衡之道。
最有趣的是福建人做的"建莲炖冰糖",把这滋阴润燥的食材做成了甜品,有次看邻居王奶奶给孙子做莲子粥,非要用砂锅慢熬两小时,说是这样才能逼出淀粉里的滋养成分。
莲藕:出淤泥而不染的药食同源
要说最会伪装的中药,当属莲藕,菜场里卖相白净的藕段,到了老中医手里就成了止血散瘀的良药,记得小时候磕破膝盖,奶奶总要切薄片生藕敷伤口,凉丝丝的还真止疼。
武汉人冬天爱煨藕汤不是没道理的,《神农本草经》早就记载莲藕"主补五脏,实下焦",不过要想入药,非得选七月间刚挖的鲜藕才行,去年跟采药人进洞庭湖,亲眼见到他们踩着淤泥摸藕,裤腿裹满黑泥却笑着说:"这种带泥腥味的才是好药材"。
最近发现超市里有卖藕粉,包装上印着"慈禧养颜秘方",想起故宫档案里确实记载太后每天雷打不动冲碗藕粉羹,看来古人早就掌握了食补智慧。
莲蓬:被遗忘的天然医药库
上次去杭州西溪湿地,见采菱女摘下满满一筐莲蓬,导游说这丑萌的"淋浴喷头"可是好东西,晒干的莲房能治产后淤血,我试了下掰开莲蓬,里面蜂窝状的小隔间藏着褐色莲子,倒是像极了天然的分格药盒。
老辈人常说"八月摘莲房",这时候的莲蓬药效最佳,有次拜访中医世家,看见他们用陈年莲房煮水洗湿疹,据说比艾叶还管用,不过新鲜莲蓬可不能直接用,得放在麦糠里闷黄才算制成药材。
最惊喜的是发现莲蓬蒂(荷梗)也能入药,去年在南京夫子庙买盐水鸭时,店家塞给我几根碧绿的荷梗,说是炖汤能解油腻,回家试了下,果然汤头透着股清新的草木香。
莲须:藏在花蕊里的补肾奇兵
前年在徽州古村遇到位采药老人,他神秘兮兮地掏出个小布袋,里面金黄的须须就是莲须,这玩意儿看着像蒲公英种子,却是固肾涩精的好手,村里男人下田前都要揣点莲须茶,说是能防暑气伤身。
查资料才知道,莲须要在花开瞬间采摘,错过时辰就老了,就像《红楼梦》里说的"留得残荷听雨声",其实真正的精华都在那转瞬即逝的花苞里,现在人工种植的莲花多,能精准把握采摘时机的老师傅越来越少了。
有次看同仁堂的老柜员配药,他把莲须和芡实搭配着用,说是治疗夜尿频有奇效,这让我想起爷爷以前总用莲须煮鸡蛋,蛋黄都染成淡黄色,说是给孩子吃能收敛虚汗。
荷叶:夏日里的减肥妙方
要说最接地气的莲制品,当属荷叶茶,我妈每年夏天都要收几十张大荷叶,晒干后剪成小方块,她说这比减肥茶管用,饭前喝杯荷叶水,不知不觉就少吃半碗饭。
在广东那边,荷叶还能做粽子,有回参加广式茶楼的活动,大厨现场演示裹荷叶粽,那碧绿的叶子折成漏斗状,糯米馅里还掺着莲子,蒸出来清香扑鼻,老师傅说这叫"双莲养生粽",清热祛湿正合岭南气候。
最近科研说荷叶碱能降血脂,这倒应了古人的智慧,不过我更喜欢用鲜荷叶煲冬瓜汤,看着青翠的叶片在锅里慢慢蔫下去,汤头泛起层薄薄的油珠,喝着特别舒坦。
从春日的嫩芽到冬日的枯荷,这株水生植物竟献出了浑身的宝藏,下次经过荷塘,可别只忙着拍照赏景,仔细想想那些藏在花朵里、根茎中的养生智慧,毕竟老祖宗留下的药食同源之道,早把这些带"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