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中药材收购积实背后,小果子如何撑起乡村振兴大产业

一归堂 2025-05-05 科普健康 1612 0
A⁺AA⁻

"老张,你家那三亩枳壳树今年结得密实,收购价比去年涨了两成!"清晨六点,靖州县药材交易市场的吆喝声已经此起彼伏,在堆积如山的麻袋堆旁,药商李老板正仔细分拣着刚采收的枳实,这些墨绿色的小果实将在烘干后,通过冷链车运往全国各大药企。

藏在深山的"金果子" 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崇山峻岭间,生长着大片郁郁葱葱的枳壳树,这种耐旱耐瘠的柑橘类植物,早在二十年前就被中医药专家相中,当地药农老杨回忆道:"以前只当它是山沟里的野果子,谁曾想现在成了致富的宝贝。"

枳实作为传统中药材,具有破气消积的功效,近年随着中药配方颗粒和经典名方的开发,市场需求量激增,靖州凭借独特的丹霞地貌和微酸性土壤,培育出的枳实有效成分含量高达行业标准的1.3倍,逐渐打响了"靖州枳实"的地域品牌。

产业链上的"抢收战" 每年端午前后,正是枳实集中成熟期,笔者在甘棠镇药材基地看到,上百名采收工腰系竹篓,穿梭在果林间。"摘果要赶在日出前,露水未干时采摘的枳实药效最佳。"技术员小王边说边演示,指尖轻旋便摘下饱满果实,动作娴熟得像跳收获之舞。

加工车间里,六台烘干机昼夜运转,药商周大姐透露:"新鲜枳实含水量超80%,必须48小时内烘干至安全水分。"她指着码放整齐的烘干箱介绍,温度控制在55-65℃之间,每2小时翻动一次,这样处理的枳实既能保持药效,又能卖相出众。

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横江桥乡,返乡创业的刘总把枳实产业玩出了新花样,他投资建设的GMP认证车间里,枳实提取物正在装瓶准备出口。"我们和省农科院合作选育的'靖枳1号',亩产从150公斤提升到280公斤。"说话间,他掏出手机展示电商平台订单,本月已预售明年新货30吨。

更令人欣喜的是,枳实产业带动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全县涌现出23家初加工企业,开发出手工艺品、养生茶、药膳包等衍生产品,在渠阳镇中药材物流园,每天有300多名村民从事分拣、包装等工作,人均月收入突破4000元。

甜蜜事业里的苦滋味 然而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药农老李坦言:"去年倒春寒导致减产三成,多亏政府推广避灾栽培技术。"县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近三年累计发放种苗补贴580万元,开展技术培训127场次,帮助农户抵御自然风险。

市场波动同样考验着从业者,2021年枳实价格暴涨至每公斤80元,次年又回落至55元,为此,当地成立中药材合作社联盟,通过订单农业锁定收购价,建立万吨级冷库实现错峰销售。"现在我们有底气和药企谈长期合作了。"合作社理事长陈总信心满满地说。

未来可期的"本草经济" 站在三锹乡的观景台上远眺,连绵起伏的枳壳林蔚为壮观,这片曾经的"荒山经济",如今已成为县域经济的绿色增长极,据统计,2023年靖州枳实种植面积达2.8万亩,鲜果产量突破1.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3亿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枳实产业正在催生"本草+"新业态,多个生态观光园将中药材种植与乡村旅游结合,药膳餐厅推出枳实炖鸡等特色菜,甚至开发出枳实精油等美妆产品,正如县中药材办主任所言:"我们要让小枳实做出大文章,既要守住绿水青山,更要换来金山银山。"

夜幕降临,交易市场的灯火依旧通明,满载枳实的货车驶向远方,这些承载着药香的小果子,正为靖州的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或许正如老药农常说的那句:"山里的宝贝,终究会发光。"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