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感觉腰酸腿软、吃饭不香还老是累得慌?照镜子发现脸色发黄、头发枯糙?别急着吃保健品,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里,藏着不少能把肾气补足、脾胃养好的宝贝,今天就给大家盘点那些既能当饭吃又能调理身体的中药,看完记得收藏!
厨房里就能找到的"补肾健脾双料王"
-
山药——药食同源的平民补品 这个在菜市场常年滞销的褐色根茎,可是《神农本草经》里记载的上品,熬粥时丢几块进去,立马变得黏糊糊的,这正是它补益脾胃的"独门武功",肾虚的人多吃山药能固精缩尿,夜尿多的朋友坚持吃一个月就能见效,最妙的是它不温不燥,男女老少都适合,蒸着吃、煮汤喝都行。
-
茯苓——祛湿健脾的"隐形高手" 药店里灰扑扑的茯苓块,其实是松树根下的精华,早上起床舌头上有齿痕、大便不成形的人,八成是脾虚湿重,拿它煮粥能利水渗湿,配上薏米就是经典的祛湿组合,办公室一族泡茶时放两片,还能缓解久坐导致的水肿。
药店常备的经典"黄金搭档" 3. 枸杞+黄芪——气血双补CP 保温杯里泡枸杞已经out了,懂行的都会加上几片黄芪,枸杞滋阴补肾治腰膝酸软,黄芪补气升阳改善乏力,这两个搭在一起就像给身体充电宝,特别适合长期熬夜盯电脑的上班族,眼睛干涩、手脚冰凉的时候喝最合适。
白术+党参——脾胃虚弱救星 吃饭不香、稍微吃点就胀肚?这是典型的脾胃运化无力,白术像烘干机一样祛除湿气,党参温和补气,炖鸡汤时各放15克,连喝三天胃口就能找回来得感觉,但要注意舌苔厚腻的人暂时别用,先把湿气排干净再说。
藏在深山里的"实力派选手" 5. 菟丝子——补肾益精的"藤蔓精灵" 这种缠绕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草,却是治疗须发早白、耳鸣目眩的好手,用它泡酒能强腰膝,和杜仲搭配更是经典药对,不过孕妇要远离,阳气过旺的年轻人也别随便尝试。
补骨脂——专治冷底寒腰 冬天还没到就早早穿上秋裤的人,八成是肾阳不足,补骨脂就像个小火炉,尤其适合五更泻(天亮前拉肚子)的人群,但这东西有点燥,容易上火的人要配点麦冬中和。
日常调理的小窍门 其实很多中成药里都藏着这些成分,比如参苓白术丸就是健脾祛湿的经典方,金匮肾气丸则是补肾阳的老牌劲旅,不过与其生病了再吃药,不如平时就把养生融入生活:
- 每周吃三次山药排骨汤
- 用茯苓粉代替面粉做馒头
- 办公室常备黄芪枸杞茶
- 每天嚼10颗生栗子(补肾气)
特别提醒:中药讲究辨证施治,同样是腰疼,有人需要补肾有人需要祛湿,建议先找中医师把脉,别自己乱配药方,毕竟补错了反而伤身,比如阴虚火旺的人吃了补骨脂,第二天可能就口腔溃疡了。
最后送个懒人福音:实在没空熬药,可以去超市买八珍糕(茯苓+山药+薏米+芡实等),当零食吃也能慢慢调理,记住养生不是吃仙丹,细水长流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