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穿山甲鳞片多少钱一斤?"这是我十年前在中药材市场听到过最毛骨悚然的提问,当时摊主眼皮都不抬:"两万八一克,爱买不买。"这个让人倒吸凉气的数字,至今还刻在我的记忆里,但如今再问这个问题,答案可能要让很多人意外了......
曾经的"药中黄金"有多疯狂 在2010年前后,穿山甲片确实贵得离谱,那时候药材市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穿山甲制品要用电子秤精确到0.1克,记得有次看见个土豪买家,花五万块就买了指甲盖大小的三片鳞片,说是给肝癌晚期的亲戚配药,更夸张的是,有些拍卖行会把整副穿山甲甲片当藏品卖,2016年某场拍卖会上,一副完整甲片拍出过86万的天价。
这种疯狂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首先是稀缺性,野生穿山甲本就生长缓慢,加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过度捕猎,到2000年时种群数量已经暴跌90%,其次是神秘化营销,某些商家故意渲染"通乳下奶、消肿排脓"等神奇功效,甚至编造"穿山甲是老虎的接生婆"这样的民间传说,最离谱的是香港某富豪婚礼,曾用穿山甲鳞片铺红毯,这种炫富行为直接把价格推上新高度。
价格迷雾下的黑色产业链 别看现在网上还能搜到"穿山甲鳞片"的售卖信息,但基本都是骗局,去年有记者暗访发现,某电商平台标价5800元/克的"珍藏级甲片",收到货却是树脂仿制的假货,更讽刺的是,这些假甲片还是用濒危的马来穿山甲鳞片模具做的。
真正接触过真品的老药商透露,219年后市面上流通的几乎都是库存,有批2017年封存的走私货,去年在地下市场流转时,价格已经炒到15万/公斤,但这些都是烫手山芋——自2020年穿山甲被移出《中国药典》后,买卖入刑可不是闹着玩的。
替代方案里的门道 其实中医早有替代方案,广州某百年老药房的退休掌柜告诉我,他们现在用猪蹄甲煅烧后的"炮山甲"替代,效果虽不如真品,但对付寻常痈肿也够用,更妙的是广西民间偏方,用炒过的王不留行籽捣碎外敷,据说对乳腺炎有奇效。
现代医学研究也给了新思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课题组发现,蜂房提取物与穿山甲成分有37%的相似度,正在申请专利,不过最让我惊讶的是日本汉方医的做法,他们用鳗鱼骨烤制后研磨成粉,既保留"通经活络"的特性,又完全合法。
那些年我们交过的智商税 回想当年药材市场,穿山甲的暴利养活了多少中间商,有次亲眼看见摊主把普通刺猬的硬刺染色冒充甲片,还有用牛羊蹄筋切片充数的,最荒唐的是某"老中医"开的药方,明明两味平价药就能解决的风湿痛,非要加"引经药"穿山甲,把药费抬到四位数。
现在回头看,很多所谓"神效"都是心理暗示,就像冬虫夏草被揭穿时一样,穿山甲的药用价值其实被严重夸大,北京协和医院做过双盲实验,穿山甲鳞片对术后伤口愈合的加速效果,并不比维生素C明显。
比价格更重要的生命账 今年3月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过去十年东南亚走私穿山甲案值超过27亿美元,但这些冰冷数字背后,是百万只被活剥鳞片的痛苦生命,更触目惊心的是,幼崽被装在灌满水的塑料袋里窒息而死,很多母兽被捕时还在哺乳期。
现在我国人工繁育穿山甲已经取得突破,广州长隆的种群数量突破200只,但与其纠结天价药材,不如记住: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当你在药店看到标价1980元/克的"珍稀甲片",请立刻拨打林业局举报电话——这背后很可能藏着刚被猎杀的生命。
写到这里,窗外正下着雨,想起十年前那个暴雨夜,在药材市场后巷看到的血水沟,漂浮着鳞片都未刮净的残骸,那些关于天价的传说,终究会成为我们民族永远无法赎清的罪证,与其追问贵不贵,不如让这个物种彻底退出药材名单,成为博物馆里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