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常见跟茎类中药,功效全解析!这些藏在土里的养生高手你认识几个?

一归堂 2025-05-05 科普健康 1602 0
A⁺AA⁻

最近总听老中医念叨"春食苗,夏吃花,秋果冬根",这话倒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咱们平时煲汤炖肉总爱放点中药材,可那些长在地底下的根茎宝贝,你真的分得清吗?今天就带大家探秘中医药房里的"地下军团",看看这些默默生长的植物根部藏着多少养生智慧。

【藏在土里的千年智慧】 要说最接地气的养生高手,当归当属第一位,这味被称作"妇科圣药"的草本,光是名字就带着浓浓的人情味,老辈人常说"归参同补",把当归和人参相提并论可不是瞎说的,记得去年邻居王婶术后气血两亏,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当归,配上黄芪炖鸡吃了半个月,脸色肉眼可见地红润起来,不过要提醒各位,当归虽好但容易上火,阴虚火旺的朋友可得悠着点。

说到补气界的扛把子,黄芪绝对是C位出道,这个浑身金毛的药材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别名——绵芪,据说是因为它泡水后像棉絮般柔软,我试过用黄芪煮粥,淡淡的豆香混着草本清香,连续喝一周确实感觉爬楼梯不喘了,但要注意,感冒发烧时千万别碰这"补气大将",小心火上浇油。

【厨房里的中药百宝箱】 厨房里最常见的要数甘草了,这味被称为"国老"的药材简直是中药界的调和大师,小时候看奶奶煮绿豆汤总要塞两片甘草,说是既能解毒又能增香,现在才知道,甘草里含有的甘草酸就像个和事佬,能把其他药材的药性捏合到一块儿,不过高血压患者可得注意,这甜口的药材含钠量可不低。

再说说枸杞的亲戚地骨皮,别看都是茄科植物,这埋在地下的根皮可是退虚热的妙药,上个月闺蜜更年期潮热,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地骨皮配菊花,喝了两周说晚上终于能睡安稳觉了,最绝的是这药材随处可得,要是在野外挖到野生枸杞,扒拉出来的根晒干就是现成的地骨皮。

【这些坑你别踩】 很多人以为根茎类中药就是越老越好,其实大错特错,五年生才是药效巅峰,年限太长反而有效成分流失,前年收了个百年野山参,结果检测发现皂苷含量还不如种植园的六年参,真是花了冤枉钱。

还有人迷信"毒物才能治病",见天麻就想着治头痛,殊不知天麻本身没有镇痛成分,得靠隔壁的附子帮忙才能发挥作用,就像炒菜得有荤有素,中药配伍讲究君臣佐使,单吃某味药可能效果大打折扣。

【家有药膳小妙招】 最后教大家几个实用偏方:嗓子疼用牛蒡根煮水,那清热利咽的效果比润喉糖管用多了;腰腿疼不妨试试川断炖猪腰,这搭配在骨科诊所可是公开的秘密;女生生理期腹痛,丹参山楂红糖水比暖宝宝贴心得多。

对了,熬中药记住三个关键:砂锅陶瓷锅最佳,不锈钢次之,铁锅直接拉黑名单;煎药前冷水浸泡半小时,武火煮沸转文火慢熬;解表药煮15分钟,滋补药得熬够40分钟,掌握这些小门道,自家厨房就能变身养生药房。

下次去中药店抓药,别忘了低头看看那些沾着泥土的根茎,它们虽然貌不惊人,却承载着几千年的养生智慧,不过还是要提醒一句,中药调理讲究辨证施治,有啥不舒服还是要找专业医生把脉开方哦!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