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有没有发现,每次姨妈期前后总感觉下腹坠胀?同房后隐隐作痛?这些可能就是慢性盆腔炎在作怪,今天咱们不聊西药抗生素,专门说说老祖宗留下的中药调理妙方,不过先说清楚,具体用药一定要找正规中医面诊,毕竟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哦!
这个病到底怎么回事? 慢性盆腔炎就像住在盆腔里的"钉子户",反复发作让人头疼,西医说是感染惹的祸,中医看来却是正气不足+外邪入侵的双重暴击,想象下盆腔像间老房子,长期潮湿闷热(湿热下注),外加门窗漏风(气血亏虚),自然容易滋生霉菌(病理产物),这时候单纯杀菌可不够,还得给房子换气、补漏、晒晒太阳。
中药调理的三大绝招
-
祛湿排毒:好比给盆腔做大扫除 经典方剂:完带汤加减 核心成员:炒白术、山药当仁不让当队长,负责健脾祛湿;车前子、薏苡仁这对CP专门负责排水排毒;加几片苍术就像开了除湿机,陈皮则是空气清新剂,特别适合白带量多像豆腐渣,还带着腥味的姐妹。
-
活血化瘀:打通盆腔的"交通堵塞" 明星配方:少腹逐瘀汤升级版 当归、川芎、赤芍组成活血三剑客,延胡索负责止痛,没药对付包块结节,特别提醒:经期血量多的姐妹要避开,防止活血太过,适合那种痛经像刀绞,热敷会舒服点的寒凝血瘀型。
-
清热解毒:给发炎部位降降温 独家秘方:银甲汤改良版 金银花、连翘这对清热cp,配上蒲公英、紫花地丁四大金刚,再加点丹皮凉血,特别适合急性发作期,下腹灼热疼痛,分泌物黄绿像脓鼻涕的情况,不过这方子偏寒,喝三天就要停两天,别败了阳气。
老中医不会告诉你的细节 ● 药材质量暗藏玄机:买茯苓记得选切面发白的,带红筋的可能是霉变;桃仁要选颗粒饱满的,瘪的多半变质 ● 煎药也有大学问:治妇科炎症的药最好用陶瓷锅,不锈钢锅会影响药性,头煎大火煮沸后转小火咕嘟20分钟,二煎接着煮15分钟,混合后分两次喝 ● 食疗助攻不能少:每天拿山楂、红糖、姜片煮水喝,既能暖宫又能消淤血,但体热的姐妹把生姜换成菊花,别上火了
那些年踩过的坑警示 千万别学我当初傻乎乎网购"祖传秘方",结果吃出拉肚子进医院,后来才明白: √ 舌苔白腻的才能用苍术 × 阴虚火旺的吃了会更口干 √ 月经前一周开始喝药效果翻倍 × 排卵期出血时乱喝活血药会雪上加霜 最靠谱的还是定期做妇科检查,B超看盆腔积液情况,配合中药调理,急性发作期该用抗生素时别硬扛,中西结合才是王道。
现在每次路过中药房,闻到淡淡的药香就安心,调理半年多,终于告别了缠绵悱恻的隐痛,说到底,女人要学会倾听身体的声音,别等到疼得直不起腰才重视,收藏这份药方的同时,更要记住:规律作息比吃药管用,心情舒畅比补品重要,毕竟最好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