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这膝盖一到变天就疼得不行!"隔壁王阿姨揉着腿直叹气,我突然想起去年在老字号药店看到的深褐色瓷罐,上面写着"祖传捋膏"四个字,当时没在意,现在倒想起老中医说过的话:"关节痛别急着吃西药,咱们老祖宗留下的捋膏能治根儿!"
说起这中药捋膏,可是大有来头,前些天专门跑去城隍庙旁的"回春堂"请教老药师,他摸着花白胡子说:"这捋膏啊,从明清时期就在江南民间流传,专治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看着柜台里那些带着药香的膏体,突然觉得这不就是升级版的"万金油"吗?
【药材配伍有讲究】 老药师掀开青花瓷盖,指着里面黑玉般的膏体:"光是当归、川芎、乳香这三味药,就得按三比二比一的比例调配。"他边说边称量,"加两钱没药活血化瘀,配五钱血竭止血生肌,最后用香油熬炼八小时。"我凑近闻了闻,浓浓的药香带着一丝甘苦,确实和普通膏药不一样。
【制作工艺藏门道】 别看现在药店都卖现成的,真正讲究的捋膏还得手工熬制,上次去拜访做膏方的李师傅,他正守着铜锅小火慢熬:"油温必须控制在120度,高了药材焦了,低了药性出不来。"只见他不停搅拌着冒泡的药油,额头沁满汗珠,熬好后还得趁热摊在布上,晾到半凝固再切块,整个过程要耗整整两天。
【日常妙用真不少】 上个月打球崴了脚,肿得像个馒头,我妈翻出抽屉里的老式搪瓷盒,挖出块暗红色的捋膏,刚抹上去凉丝丝的,过会儿就发热,第二天淤青消了一大半,老张头更绝,每天拿这膏推拿太阳穴,说他三十年的老偏头痛就是这么治好的。
【辨真假有诀窍】 市面上掺假的捋膏不少,正宗的该咋认?记住这几个特征:真膏遇热会软化但不淌油,滴在纸巾上不会渗开;假膏往往添加了凡士林,冬天特别难挖,还有看颜色,好膏应该像熬透的中药汤,深褐发亮不带杂质,上次在旅游区买的"古法秘制",拆开全是白色油脂,气得我直接扔了。
【使用禁忌要记牢】 别看是外用药,讲究也不少,孕妇千万不能碰,皮肤破溃的地方要避开,有次邻居家小孩被蚊子咬了包,老太太给抹了厚厚一层,结果红肿得更厉害——原来儿童皮肤嫩,得用稀释后的膏体,还有啊,贴完膏药别急着洗澡,至少得等四小时,不然药效全冲没了。
最近发现个新用法:把捋膏加热软化后,滴几滴风油精混匀,对付顽固的肩周炎特别灵,不过老中医提醒,这毕竟含麝香成分,连续用别超过两周,就像他说的:"中药讲究中病即止,哪能当饭吃?"
现在每次路过巷口的"保和堂",总能看到排队买捋膏的大爷大妈,这黑乎乎的传统药膏,倒是比那些花花绿绿的进口药更让人安心,毕竟几百年的经验摆在那儿,老祖宗的智慧,从来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