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中药材收购中心,药农的安心港湾,高价回收+一站式服务太省心!

一归堂 2025-05-06 科普健康 1603 0
A⁺AA⁻

"老张去年在后山采了批野生苍术,原本愁销路,结果拉到这儿一称,当场拿到两万多现金!"在荆门中药材种植圈里,这样的故事口口相传,位于荆门东宝区子陵铺镇的中药材收购中心,这两年成了周边药农的"定心丸",每天清晨五点,满载着党参、桔梗、艾草的三轮车就排满了院子,热闹程度堪比赶集。

藏在乡镇的"中药金库"

这个占地8000平米的收购中心可不简单,光是仓储区就能存下500吨药材,走进蓝顶白墙的大院,晾晒场的药材堆得像小山丘,空气中飘着淡淡的药香,最显眼的是挂着红幅的检测室,三台光谱检测仪嗡嗡作响,几个穿白大褂的技术员正对着显微镜记录数据。

"我们收药不看关系看品质",负责人王经理边说边展示检测报告,墙上贴着的《收购价目表》写得明明白白:野生黄精每公斤120元,家种丹参45元,连翘38元......价格比市面平均高5%-8%,遇上行情波动还有保底收购,难怪周边7个县市的药农都往这儿跑。

药农的"三大安心"

现款现结不压价 老陈拉着半车前胡来称重,电子屏上跳出"净重236.8kg",手机马上收到转账提示。"以前卖给药贩子,称不准还扣水分钱,现在全程监控看着称,心里踏实",收购中心实行"三当场"原则:当场检测、当场定价、当场付款,微信支付宝现金任选。

技术指导全覆盖 墙角的咨询台总坐着农技员,桌上摆着《荆楚道地药材种植手册》。"您这柴胡苗间距太大了",技术员小李指着手机里的图片讲解,"按我们的方案种,明年产量能翻番",中心免费给药农配发土壤检测盒,定期开培训班,连病虫害防治都有专人指导。

滞销药材"托底"收 去年市场遇冷,周边积压的半夏、川芎堆成山,收购中心启动"暖心计划",以成本价收购滞销药材,光是库存补贴就发了200多万,药农老周红着眼眶说:"要不是他们兜底,我那30亩川芎全烂地里了"。

从田间到药企的"直通车"

下午三点,冷链物流车准时装货,这些经过分拣、烘干、包装的药材,当晚就会出现在亳州、安国等中药材市场的货架上,中心特意开辟了"电商专区",抖音直播间里,主播正举着一株带着泥土的七叶一枝花:"家人们看!这就是上午刚挖的鲜货......"

更让药农放心的是,这里还和修正药业、同仁堂等药企签了长期协议,品质达标的药材直接走"绿色通道",价格比普通收购高出10%,老赵家的虎杖就是通过这个渠道直供药厂,"跳过中间商赚差价"让他多买了辆运输车。

乡村振兴的"本草密码"

在二楼的展示厅里,荆门道地药材图谱格外亮眼:掇刀的菊花、钟祥的半夏、京山的玄参......这些承载着千年智慧的"荆楚宝贝",正在收购中心的运作下焕发新生,每周三的"药乡会客厅"总是坐满人,既有白发苍苍的老把式,也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

"我们不仅要当收购商,更要当产业保姆",王经理指着沙盘上的规划图介绍:明年将建智能化育苗基地,开发中药材溯源系统,还要打造"荆药"区域品牌,窗外的运输车上,装满艾草的麻袋在阳光下泛着青翠,仿佛预示着中草药产业的盎然生机。

夕阳西下时,收购中心的电子屏还在滚动更新当日交易数据:累计收购量突破1200吨,带动农户3200户,助农增收超4000万元......这些跳动的数字,见证着一座乡镇收购中心如何撑起整个产业链的脊梁,正如门口那副对联写的:"斤斤计较为药农,两两分明见真心",这里的故事,还在荆山楚

猜你喜欢

17782058171 29644969